很多財經媒體在大盤點的時候,認為過去的2018年,誕生了很多風口,例如人工智能、區塊鏈、共享經濟、P2P金融。但隨著冬天來臨,風口散去,卻滿地狼藉。盡管如此,這個冬天卻有逆勢而為的行業,“賠本賺吆喝”5年的植保飛防在2018年開始逐漸盈利了。
元旦前一天,安陽全豐總經理周國強就在朋友圈曬出一張發獎金的照片,并配文:“飛防真的賺錢了……”
無獨有偶,極飛聯合創始人彭斌在2018年12月中旬的新品發布會上宣布“我們在今年Q3季就已經實現了凈利潤5000萬。”宇辰網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極飛科技在現場收獲6095架飛機訂單,訂貨總額超過一個1個億;2018年極飛營收將達到8-9億。
極飛無憂計劃/圖 來源網絡
在發布會上,彭斌說極飛主體的營收都來自于硬件的銷售,其次是服務。“服務主要是售后服務、全保服務以及無憂計劃,還有一些附加的服務,可能占到服務營收的八成到九成,還有一兩成來自于電子稻草人、農業互聯網等等的一些收入。”
之所以在2018年實現較好的盈利,彭斌認為一是得益于大環境。“植保無人機市場快速增長,買的多自然利潤高,這是大環境。很多年輕人打了幾年工想回家發展,當地的農業背景也在變化。這些背景下促進了快速增長,用戶對無人機的認可度很高。”
二是2017年開始的中央政府對農業植保無人機的補貼推廣政策。“補貼可能拿不到很多錢,但對于推廣有意義,因為它代表國家了。”彭斌介紹,以前到地方推廣,很多植保站不認可,它認為這么小的無人機,不現實,別跟我談這個。但補貼以后,很多沒有見過植保無人機的農業局、植保站,卻開始覺得這件事情特別棒。
大疆農業今年是否盈利呢?大疆創新公關總監謝闐地在回復此問題時,這樣說:“一直都沒有分開統計過,所以沒有專門農業的數字。利潤方面,因為農業有個‘不掙錢’的指示在前,肯定是沒利潤的。”
謝闐地所指的這個指示是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于2017年提出的:“無人機廠商在(農業植保)這個產業鏈條里是不是應該掙錢,值得商榷。”羅鎮華認為,大疆在農業產業中不應考慮利潤,而要讓利于農,讓實施服務的植保隊和農戶得到收益。因此,大疆在農業植保產業中的商業策略和角色也隨之發生轉變。
謝闐地介紹,在2017年,對于農業無人機,大疆在內部進行了一場重要討論。這場討論的結果是,“大疆農業將擺脫以盈利為目標,將聚焦點放在提升行業效率和構建服務閉環上。”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說。但謝闐地同時也補充道,2017年提出來的時候說的是三年。內部來說,三年時間到了不排除會延長到五年。“農業的周期會很漫長,這個共識是已經有了的。”
那么,植保無人機2018年的銷量有沒有統計呢?謝闐地告訴宇辰網記者,保有量是比較可靠的統計數字。他認為,如果經銷商沒有把飛機賣到終端,在田里用起來,在我們的目標里價值不大。“所以初步看到有多少臺機器進入了渠道,這個數字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會去驗證。2018年大疆農業機的保有量2萬+,這是從激活了在用的數據來看的。”
高科新農董事長毛越東在接受宇辰網記者采訪時,并沒有回答是否盈利這個問題,而是指出“在2019年,單純的打藥價格競爭會更激烈。”
關于是否盈利的問題,宇辰網也采訪了珠海羽人農業航空,同樣也沒有得到答復。同時,筆者也問了路邊賣紅薯的大爺,沒日沒夜的擺攤設點是為了什么?收入如何?他卻告訴我:擺攤是為了賺錢啊,今年收入還可以!這句話放在植保企業上,其實就是要創造利潤。在此前的采訪中,曾有業內人士指出,“創業不是做慈善,無論哪種植保方式,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盈利問題。”
原標題:揚眉吐氣 燒錢5年后,植保終于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