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 月 7 日,在零下 10 攝氏度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極飛科技合作伙伴——極翼農業與極飛學院合作,展開了新年培訓第一飛,為 2019 首期極飛學院學員,進行了為期 3 天的新農人技能培訓。
“年輕化,是極翼農業這期培訓學員的一個顯著特點,同時也是整個農業行業里的一個小趨勢。”,負責此次培訓的極翼農業總經理張強介紹道。本期極翼農業新農人培訓共有 31 名學員參加,大多數為 70-90 后。他們有的是種植大戶,有的是農業合作社成員、農資店店主,還有的是 00 后剛畢業的學生,平均年齡不到 40 歲。
范先容,今年 43 歲,是本期培訓中唯一的女性學員,和她一起來參加培訓的還有他們合作社的 3 名同事。她在輪臺塔河有 4000 畝棉花地,在 2018 年秋收起“翼”活動中雇傭了極飛飛防隊來噴灑了 1500 畝脫葉劑,效果很好,而且與機車噴灑相比,不壓棉花。所以今年,她想學好植保無人機操作后,購買臺 P30 來給自家農田打藥。
00 后的楊健去年剛從學校畢業,是和 28 歲的哥哥一起來的。他來參加培訓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學會以后能和哥哥一起打理自家的 100 多畝地,并用先進的技術為鄉親們服務。
95 年的王志崗,經營著幾百畝地,哥哥經營著 3000 多畝地。對于極飛植保無人機可以打藥這件事,他還是從朋友那聽說的,在去年秋收的時候,他第一次嘗試使用無人機打藥,感覺效果不錯,便初步建立了對農業無人機的印象,這也是他本次來參加培訓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哥哥今年打算買植保無人機來自主創業和打理田間,所以強烈建議他來學習,這樣兄弟倆就可以一起努力,照顧好自己土地的同時,也把先進的技術帶給更多的人,推動家鄉的農業智能化建設。
除了參與培訓的學員越來越年輕化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人都是親戚朋友一塊來的,他們有的是同事、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叔侄。好的東西總是想與愛的人分享,極飛用戶正在將自己對植保無人機優越性能的體驗、對智能化農業設備的認可傳遞到四面八方,讓先進的科技和理念一步一步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受益。
本次培訓內容主要分為無人機理論知識、基本藥理常識和實踐操作兩部分。為了讓學員更好的理解極飛植保無人機的構造與性能,極飛學院培訓專員李世龍在理論課時,將整套 P30 植保無人機系統都搬上了講臺,一邊講一邊現場展示每一個模塊的構造。他認為這樣可以讓學員更加深刻了解植保無人機,方便學員以后自己操作植保無人機時快速排查故障和維護,提高作業效率。
張強還介紹道:新疆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每年都為全國供應大量優質的瓜果、棉花及奶、肉產品。同時,新疆農業也面臨勞動力缺乏和專業人才不足的情況,嚴重制約新疆農業的現代化、智能化發展。以棉花種植為例,從棉花打頂到采摘依然主要依靠人工來完成,棉花植種的大部分收益也花費在了人工管理上,嚴重影響棉農生產積極性。在 2018 年秋收起“翼”活動中,極飛科技組織了 1213 名飛手為 98588 名新疆農戶完成了 670 萬棉花脫葉劑作業,相當于全疆機采棉面積的 30%。然而,新疆仍有 70% 的機采棉田需要使用智能化的植保設備來完成脫葉劑噴灑。
2019 年極翼農業計劃通過極飛學院為全疆培訓 1000 名懂植保無人機技術的新農人,為新疆的農業發展節省更多的勞動力,并通過這些新農人帶動、連接更多的新疆農戶,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推動新疆農業向智能化趨勢發展。
讓更多的農業從業者掌握更先進的農業科技、高效傳播無人機和農業生產知識、培育現代化農業人才,是我們成立極飛學院的初衷。新的一年,極飛學院將繼續與全國各地的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培養更多懂技術、會經營的新農人,助力我國農業向數字化時代邁進。
極飛科技成立于 2007 年,以“推動全球農業智能化”為企業使命,是世界領先的農業科技公司和商用無人機制造企業,目前致力于農業自動化、無人化設備的研發和制造,在無人機工業設計,硬件制造,機器人控制算法和設備生產工藝等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極飛主要產品包括: P 系列植保無人機系統、C2000 智能測繪無人機、FM1 智能農田監測站、XAirway 物流無人機、智能農藥灌裝機、GNSS RTK 定位系統、SUPERX3 RTK飛控系統、XGeomatics 地理信息解決方案和 XIoT 農田物聯網解決方案等。
極飛擁有超過 1400 名無人機研發、制造和應用人才,在中國所有省份、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非洲等19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運營機構,并參與多個國際性的農業自動化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