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從原始地貌提取出初始數據 ?
2. 如何把數據模型轉化為BIM模型 ?
3. 如何從BIM模型得到土方工程量 ?
解決方法:
1. 利用無人機航拍及點云三維成像技術形成模型數據
2. 將影像資料通過軟件處理達到模型原材料數據
3. 把數據導入Revit軟件之中生成原始地貌模型
4. 再根據設計圖紙在原自然地坪模型的基礎上繪制基坑開挖模型,兩模型之間的差異體量及為土石方開挖量模型,利用Revit直接導出報表則得出土石方開挖量。
無人機低空航攝系統一般由地面系統、飛行平臺、傳感器、數據處理等四部分組成。地面系統包括用于作業指揮、后勤保障的車輛等;飛行平臺包括無人機飛機、維護系統、通訊系統等;影像獲取系統包括電源、GPS程控導航與航攝管理系統、數字航空攝影儀、云臺、控制與記錄系統等。數據處理系統包括空三測量、正射糾正、立體測圖等。
在某案例中我們對原始地貌進行拍照勘測,利用大疆無人機對被測繪的場地地形進行全方位的拍照記錄。
某案例中我們讓無人機飛行到一定高度,高度由照片的精細程度而決定,較高的照片精細度需要無人機低空飛行來采集到更細致的地貌特征,但是過低的飛行高度也會造成鏡頭視角范圍有限,造成測繪工作效率過低。在無人機飛行到適當高度以后,機載的航拍相機鏡頭垂直地面往下拍攝,無人機的航拍路線采用“之”字形沿場地的某一方向來回往返,而無人機的高度始終保持一個海拔面上。這樣機載鏡頭的視角范圍呈現帶狀按次序逐步覆蓋全部場地,這就實現了對地形邏輯有序的全覆蓋拍攝。
Revit軟件對帶有經緯度、海拔高度、拍攝姿態(角度)等POS信息的照片是不能直接識別的,需要通過一個“中轉站”對照片進行處理。運用專業的平面影響構建3D模型軟件能夠將照片處理成點云數據,本篇文章以PHOTOCSAN軟件為例講述。
1. 對齊照片:Photoscan會按照每張照片的經緯度、高度和角度還原出每個鏡頭的位置,如圖示藍色鏡頭示意圖按照“之”字形依序排列▼
2. 建立密集云:Photoscan將會計算每個點之間的關系,將每一個識別出來的點列入密集計算中
3. 生成網格:有了各個點間的矢量函數關系,Photoscan變了將它們按照實際情況連接起來,構建成為點線面的3D模型
4. 生成紋理:Photoscan根據建立密集云時的數據,將平面影像分配給3D模型,此時的模型擁有內部結構和外部圖像,已經形成了初步的3D模型
至此帶有材質覆面的點線面三維模型已在Photoscan中呈現出來,軟件能夠導出多種格式的文件,將Photoscan導出點云文件,并加載到AutoCAD中,則可在CAD三維視圖中轉變為具有高程性質的線模型,即得到帶有高程點的三維CAD模型。
b. 選擇體量和場地選項卡中的“平整區域”命令,彈出的對話框點擊“創建與現有地形表面完全相同的新地形表面”,點選原有地形打勾確認;
c. 選擇體量和場地選項卡中的“建筑地坪”命令,我們參照已有的基坑溝槽二維圖紙,運用繪制輪廓與設置標高、坡度的方式自行繪制地坪草圖并打勾確認,此時新建地形為“新構造”;
d. 點選“新構造”的地形,軟件會自動選擇“新構造”與“現有”之間的土方體量,并且左側屬性欄會顯示“凈剪切/填充”、“填充”、“截面”的值,這些值即為“挖填方凈值”、“填方”、“挖方”的量,則土石方的挖方、填方與挖填方凈值直接顯示出來;
e.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這一方法有一個缺陷:不能在新構造的“建筑地坪”的基礎上繼續編輯地形,即我們的地形需要在同一區域一次性編輯到位。
b. 選擇體量和場地選項卡中的“平整區域”命令,彈出的對話框點擊“創建與現有地形表面完全相同的新地形表面”或“僅基于周界點新建地形表面”。這時我們參照已有的基坑溝槽二維圖紙,運用消除原地形的高程點與創建開挖后的高程點的方式,自行創建想要開挖到的地形表面,并打勾確認。
c. 點選“新構造”的地形,軟件會自動選擇“新構造”與“現有”之間的土方體量,并且左側屬性欄會顯示“凈剪切/填充”、“填充”、“截面”的值,這些值即為“挖填方凈值”、“填方”、“挖方”的量,則土石方的挖方、填方與挖填方凈值直接顯示出來。
d. 在這個方法的基礎上,則能繼續編輯地形。如果要繼續開挖并計算,將原先“現有”的地形刪除,將編輯過的“新構造”地形創建階段設置為“現有”,后續方法如上。
原標題:用"無人機"算土石方工程量,如此高大上! 測工網 測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