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剛剛在官網上宣布了一則喜訊,其通過一臺無人駕駛的半潛式水下無人機,成功發射了一枚氣象火箭。該機構稱,本次試驗屬于業內首創,且測試用的水下無人機是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首席研究員陳洪斌(音譯)表示,該無人機可在“嚴峻的海況”下發射氣象(探空)火箭,可用于高海拔地區的天氣觀測。
(配圖來自:中科院)
與氣象氣球相比,探空火箭的優勢在于能夠飛得更高。不過后者的缺點也很明顯 —— 需要特定的發射場地。受此限制,我們通常只能在陸地上發射氣象火箭。
好消息是,在新型半潛式水下無人機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在更廣闊的海面上發射氣象火箭。此外,由于無需配備船員,它也能夠抵御波濤洶涌的海綿。
據悉,該系統能夠發射搭載儀器的氣象火箭,探空高度可達 8000 米(2.6 萬英尺)。與當前更加昂貴、場地受限的發射方案相比,其成本更低、耐用性也更佳。
陳表示,未來還將建立一個自治的半潛式水下無人機網絡,以便對海洋進行更深入的天氣觀測,有助于提升沿海和海洋地區的天氣預報質量。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于近日發表在全球最大的在線科學、技術與醫學(STM)學術資源平臺《Springlink》上。原標題為:《First Rocketsonde Launched from an Unmanned Semi-submersible Vehicle》《半潛式水下無人機發射了首枚探空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