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蘭德公司網站發布題為《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U.S. Military Interventions》的報告,作者是詹妮弗·卡瓦納(蘭德阿羅約中心戰略、理論、資源項目副主任以及政治學家、帕蒂蘭德研究生院教授)和布萊恩·弗雷德里克(政治學家)等8人。報告要點如下:
報告研究的問題是:
(1)美國一向通過軍事干預追求哪些類型的政治目標?(2)美國以往的軍事行動在實現政治目標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功?(3)美國最有可能實現其政治目標的軍事干預有哪些特點?(4)干預的規模、作戰環境、當地態勢和國際體制等因素如何影響干預的結果?
報告使用了1898-2016年的145次地面、空中和海上干預的原始數據集,確定了那些使美國軍事干預或多或少成功實現了其政治目標的因素。雖然往往成功實現了這些目標,但總體而言,大約63%的軍事干預其成功水平隨著美國日益追求雄心勃勃的目標而逐漸下降。
本研究結合了統計分析和3類干預——作戰、維穩行動和威懾的詳細案例研究。研究強調,促使成功實現政治目標的因素因目標和干預的性質而異。例如,派遣更多的地面部隊可能有助于在作戰任務中擊敗對手,但可能對維穩行動中機構重建的成功產生更大的意外影響,這時非軍事資源以及干預前規劃可能尤為重要。
該報告提出了5項主要政策建議。首先,規劃者應該仔細地將政治目標與戰略相匹配,因為促使成功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因目標類型而異。其次,派遣更多的部隊并非總能促使干預取得成功,但對于某些類型的目標和干預,派遣更多的部隊可能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政策制定者應對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的可能性抱有現實的期望。第四,干預前規劃至關重要。最后,政策制定者應該仔細評估第三方可能產生的影響,而以往未對其予以充分認識。
報告的主要發現:
(1)總體發現
• 美國成功實現政治目標的軍事干預大約占63%,明顯未能實現政治目標的軍事干預相對罕見,大約占8%。
•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目標往往變得更加雄心勃勃,這種轉變導致目標成功實現的可能性逐漸降低。
(2)作戰和反叛亂干預
• 特別是在1945年以后,美國在運用大量部隊,特別是地面部隊時,總體上能夠實現這些干預的目標。
• 美軍在實現作戰干預目標方面的有效性,常常可能因其具備優越的技術能力而得到提高。
• 干預前規劃是影響美國目標實現能力的關鍵因素。
(3)維穩行動
• 隨著沖突激烈程度的增加,美國在維穩行動中關注并實現其政治目標的能力似乎正在減弱。
• 非軍事資源和干預前規劃可能是成功的關鍵。
• 東道國政治機構的初始質量和東道國政府的支持可能對維穩行動的成功產生重大影響。
• 第三方干擾可能會嚴重影響成功的可能性。
(4)威懾干預
•當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軍事能力較高時,美國在實現其威懾干預目標方面似乎更為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就是如此。
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 將干預策略與目標相匹配。促使成功的因素往往有所不同,具體取決于所追求的目標類型。在干預之前,美國應該考慮希望實現的政治目標,然后考慮實現這些目標最合適的軍事和非軍事工具的組合。
• 確保足夠的部隊規模。派遣更多的部隊并不總能促使干預成功,但對于某些類型的目標和干預,派遣更多的部隊可能是必不可少的。軍事規劃者不僅應考慮作戰背景,還應考慮具體的政治目標,以便確定數量最合適的部隊。
• 對成功的期望要切合實際。運用更多的軍事力量,不一定能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定義廣泛的目標也可能需要外交或其他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可能難以協調并融入軍事任務,或者可能根本無法進行。
•應該全面進行干預前規劃。美軍歷來為作戰干預做好了準備,但較少關注沖突之后維穩階段的規劃。像為作戰行動那樣做準備并制訂嚴格和詳細的規劃,將有利于機構重建和維和工作。
• 評估第三方干預可能產生的影響。在以往許多干預中,似乎未對第三方所起的作用予以充分認識,這可能產生有害后果,特別是對于威懾和維穩行動。第三方行為者的存在可能會使所需的部隊數量增加,或使取得地區外交戰略成功變得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