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靈”無人機
前不久,美國Dynetics公司在2019年AUSA全球軍力研討會上展示了新的“小精靈”無人機模型,并計劃于4月初對“小精靈”的航空電子設備進行測試。這是一種可以作為小蜂群從C-130運輸機發射的可回收無人機,完成既定任務后,C-130會使用一個類似于空中加油裝置的水平對接站來將其回收。
我喜歡蜂群技術,我認為這就是未來戰爭的樣子。——美國空軍技術助理部長Will Roper
不僅僅是美國,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并正在開展無人機蜂群的系統性研究,無人機蜂群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進入戰場。
什么是無人機蜂群?
無人機蜂群是指由數十至成百上千架小尺寸、低成本、任務相同的無人機組成的群體,在人類指揮或監督下協同開展搜索、干擾或攻擊等行動。
無人機蜂群
無人機蜂群能夠在提高作戰能力的同時降低作戰成本,能夠不斷補充并支撐傳統飛機在近距離空中支援、偵察、防空、通信以及補給任務方面的能力。他們并不是預先編程的同步個體,而是一個集合體,共享一個分布式大腦來做決策,并像自然界中的群體一樣相互適應。
無人機蜂群真有這么大的威力?
總體來看,目前各國的無人機蜂群整體上還處在技術研發與演示驗證階段,但不可否認未來無人機蜂群將在多種作戰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對地對海作戰主要有6種運用設想:
①情監偵。蜂群可攜帶各類傳感器同時執行任務,通過多源信息融合提高情監偵能力。
資料圖:偵察無人機
②壓制防空。飽和攻擊敵防空雷達跟蹤和瞄準通道,癱瘓敵防空系統。
③誘餌。形成與有人機相似的信號特征,消耗敵防空導彈。
④對面攻擊。安裝戰斗部或攜帶彈藥,多角度同時發起對地對海攻擊;
無人機發動攻擊
⑤對地電子干擾。攜帶電子對抗裝置,干擾敵地面電子設備;
⑥戰毀評估。完成敵關鍵目標的損傷評估。
城市戰主要有3種運用設想:
①發現敵人。蜂群可飛臨每棟建筑,觀察、發現狙擊手等目標。
②掩護地面部隊。蜂群可攜帶煙霧發生器,通過煙霧掩護地面友軍前進。
③保護地面部隊。蜂群可在友軍地面部隊周圍形成“無人機墻”,抵御敵來襲火力。
其他運用設想包括:
執行彈藥、醫療物品空投補給和戰場氣象監測等支援任務;以大批量同時突然飛臨戰場,對敵造成極大震撼,形成心理戰效果。
各國爭先恐后積極部署
美軍近年來提出了2025~2035年形成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力的目標,開展了頂層設計和關鍵技術攻關,多個項目推進至飛行演示驗證,如美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2014年啟動了“無人機蜂群”項目。2018年6月,美海軍授予雷神公司2968萬美元合同,生產“低成本無人機蜂群技術創新海軍原型機”,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2015年推出“小精靈”項目,研究小型無人機蜂群的空中投放/回收等關鍵技術,預計2019年夏天進行首飛測試。
“小精靈”無人機蜂群
歐盟、英國前兩年開展了關鍵技術研發。歐洲防務局于2016年11月啟動“歐洲蜂群”項目,發展無人機蜂群的任務自主決策、協同導航等關鍵技術;英國國防部于2016年9月發起獎金達300萬英鎊的無人機蜂群競賽,參賽的蜂群完成了信息中繼、通信干擾、跟蹤瞄準人員或車輛、區域繪圖等任務。前不久,英國宣布計劃在2022年擁有無人機蜂群。
柏林航空展上的歐洲MALE無人機模型
俄、韓等國也已經披露了作戰概念。俄無線電電子技術集團在2017年透露:俄未來戰斗機可采用1架或2架有人機與20~30架蜂群無人機協同作戰樣式,執行空空作戰、對地打擊、空中偵察等任務。韓國陸軍也在2017年透露正以朝鮮的彈道導彈陣地和核試驗設施為目標,大力發展無人機蜂群技術,首先用于偵察,后續用于打擊。
俄羅斯無人機蜂群訓練
無人機蜂群進入實戰將不再遙遠,但要將高端作戰所需的人工智能和自主性結合起來,還需要更多時間。大家都已經意識到無人機蜂群技術對未來國家作戰實力的重要影響,但無人機蜂群的實際應用還需要我們繼續關注未來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