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航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這是不爭的事實。”在2019長治通用航空產業展覽會開幕日的“航空體育文旅發展論壇”上,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原主任李正梅在發言時,如此表示。
長治通航產業展開幕式現場/圖 來源宇辰網
依照李正梅的說法,從通航產業的現狀看,截至2018年底,中國通用航空機隊在冊的總數為3226架;我國擁有的取證通航機場只有202個,臨時起降點310個;飛行從業人員57091名;中國通航每年大約飛行約80萬小時,通航作業和休閑娛樂飛行不到5%,對GDP的貢獻率僅為千分之一。
相比而言,美國擁有通用飛機23萬架(占全球70%),全美約有1.97萬個通用航空機場,巔峰時期從業人員有近70萬名飛行員,且每年大約飛行2600萬-2700萬小時,累積飛行小時占民用飛機總飛行小時的80%,對GDP的貢獻率為1%。
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原主任李正梅發言/圖 來源宇辰網
“大家都希望中國通航快速發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李正梅認為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1、策劃規劃混為一體;
2、照搬照套(克隆);
3、不切合實際,過度超前(政府、企業剛進入通航領域就選擇高大尚的航空生產制造、航空小鎮、航空產業園建設),一沖動就進去,路越走越窄,結果被套牢,進退兩難;
4、用概念套土地,特色小鎮,產業園核心是產業,不是占用土地,建房子。
相對利好的是,目前,國家政策對于通航發展很支持。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促進通航產業的發展指導意見》;國務院也有“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家旅游局、國家民航局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
而從經濟實力看,逐年的經濟實力增強也是可以有力推動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2012年,李正梅去美國參加EAA活動,她稱自己受到啟發:美國才3.11億人口,有通航機場1.97萬個,通航飛行員60多萬,通航產值2190億美元,占GDP的1.1%,中國卻占比不到1‰。
“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國家民航局《通航機場規劃》中提出到2030年通航機場總數將超過2000個,未來15年全國有望建設1600個。國家體育總局提出未來要建設融合20000個航空飛行營地,到2020年建立航空飛行營地2000個。”
中國百姓怎么才能像美國百姓一樣實現飛上藍天的夢想,“去哪里飛?”成為中國人必須面對的首要難題。“2013年,我提出航空飛行營地的概念,2014年寫進國務院國發〔2014〕46號文件。到目前為止全國已建設融合落地193家航空飛行營地。”李正梅表示,未來中國缺通航飛行員260多萬、缺維修人員312萬,航空飛行營地缺飛行員、管理人員的規模近百萬,而有關熱氣球、動力傘、滑翔傘等項目飛行員缺口更大,全國則會有2億中小學生航空知識普及教育和愛好者培訓。
在這樣的前景面前,需要提供航空消費產品供給,滿足百姓消費,政府公共服務和航空生產制造產業落地需求顯得十分必要。根據李正梅的介紹,“多方參與、多元化發展”成為近年航空產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2016年開始,航空運動協會主動對接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合作共贏,目前正在合作和有意合作的有萬科、宏泰集團、中體產業、龍浩、南山、北汽、奇瑞、宗申等主流資本、其他知名企業也對航空運動在內的通航產業從過去的關注、觀望到現在開始大規模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