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廣東省首試水稻無人機播種技術。近日,市農科所聯合市農機推廣站對無人機直播的效果進行了初步評測,并邀請各縣區的種植大戶前來觀摩。結果顯示,無人機播種的水稻出苗率達87%,與人工播種基本一致,且密度明顯更為均勻。
春雨澆灌后的秧田一片翠綠,秧苗冒出水面已經有15厘米高,長勢基本一致。來自各縣(市、區)的20名種糧大戶走在田壟上,仔細察看每片秧苗的長勢。
無人機植保/圖 來源網絡
市農機推廣站站長陳論介紹,整個直播試驗田分三個區域,第一區為人工直播區,第二區為無人機直播區,都是按每畝3公斤用種量直播。第三區也是無人機直播區,按每畝2.5公斤用種量播種。試驗田都是在3月15日播種,到當天為止正好是40天的生長期。
“通過這種對比試驗,一是檢測農業無人機播種的效果,也采集相關的數據,如播種量、飛行參數等。”陳論介紹,兩個部門將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為后期的技術優化提供參照。當天,市農科所的技術人員進行了采樣統計,結果顯示,無人機直播的出苗率,與人工直播基本一樣,都達到了86%以上。無人機直播密度集中均勻,而人工直播密度差異較大。
無人機植保/圖 來源網絡
“從我們的作業情況來看,使用農用無人機直播水稻,每畝平均大約只需要5分鐘。”原色農業科技是我市從事農業無人機業務的企業,其負責人介紹,相比人工播種,一臺飛機大概可以頂替10個勞動力。這項業務目前還處于推廣期,每畝作業的價格是18元,種子由農戶提供。
近年來,農用無人機在我市逐漸普及,主要應用于統防統治、作物植保和除草等方面,并催生了一批提供專業服務的企業。據了解,在農用無人機應用方面,市農科所、市農機推廣站已聯合企業開展系列試驗,不斷優化和量化各項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