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日趨成熟,無人機的應用已經擴展到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那么,中國的無人機技術和產業水平究竟如何?在國際上處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比較優勢?5月10日,《環境與生活》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王守杰秘書長。
隨著無人機在越來越多的應用領域大顯身手,無人機也成為媒體和公眾高度關注的一個高科技熱詞。去年6月,美國《時代》周刊甚至驚呼:“無人機時代正在到來,中國是統治性力量。”
當時,美國《時代》周刊刊發了以《無人機時代》為主題的一組封面報道,指出無人機這一重大技術很可能正在走過其發展的關鍵拐點,即從愿景階段進入大規模實用階段,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代》周刊還說:“目前,中國是無人機領域的統治性存在,深圳大疆公司甚至把握住了全球市場72%的份額。”
獵隼無人機
中美無人機各有所長
針對美國媒體的這種說法,王守杰秘書長微笑著解釋:“無人機總體水平可以從制造和應用兩個方面來看。總體上看,中國的無人機的制造與應用都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美國在高端無人機制造方面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國排在第二位,還在努力追趕美國。當然,在應用方面,中美兩國各有所長。例如,美國在安保(準軍事產品)和軍事方面應用較好,而我們在農林、植保方面應用比較好。另外,美國擔心高精尖技術外泄,嚴格限制本國無人機出口。反之,我國出口的無人機數量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消費娛樂應用層面,中國的品牌大疆無人機確實具有市場競爭優勢。”
那么,我國的無人機還存在哪些短板呢?王秘書長認為:“首先是無人機的觀念落后,創新不足,鮮有獨創的發展理念;其次是技術落后,在高端無人機方面,我們與美國還有不小差距,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高快久遠的大型無人機研制;二是微米、納米級超小型的無人機研制,微米級是指翼展尺寸在300毫米以下,納米級是指翼展尺寸在十幾毫米水平。超小型無人機不僅可隱蔽偵查,還可出其不意地實施對敵攻擊。”
那么,我國無人機未來該如何發展推進、占領全球的制高點呢?王秘書長認為:“應該從三方面加以努力。第一方面是觀念要創新。目前,我國無人機設計、制造、使用沒有擺脫有人機的窠臼,基本是有人機的替代,但無人機其實是全新概念的飛行器,我們設計、應用無人機的思維、觀念必須改變。第二方面是技術需要創新。我們亟需改進的技術有以下四個環節:一是無人機能源的動力,下大力氣研制出高性能無人機發動機和提高燃料電池和儲能電池比能量(比能量是指單位質量/體積的器件可提供的能量);二是提升導航設備水平;三是提高無人機載荷技術,尤其是光電載荷基礎元器件水平;第四則是高精密的加工技術和工藝等。第三方面是行業應用創新。目前行業應用只是傳統機械和人力的簡單替代,屬于非常淺層的運用,要真正發揮無人機的能力,首先要理清行業的使用需求,然后根據行業特點進行體系化設計、系統化建設。”
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王守杰
無人機將成未來空戰主力
那么,如何看待美國媒體“無人機時代即將到來”的說法?王守杰說:“無人機時代的說法是美國人最早提出的,但沒有詳細說明其內涵。我認為,無人機時代的內涵應該是,它是人類的主要生產工具,同時行業普適性強,可進入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接著,王守杰詳細闡述了他的理解——“無人機時代”是全方位、全領域的,具備了改寫一個時代的全部特征。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軍事方面,無人機將成為未來空戰的主角,并無所不在;經濟方面,無人機將進入社會各行各業,如無人機已經在警用安防、農林植保、國土勘測、衛生環保、管線巡查等方面普遍開展應用,也將進入生產制造業、建筑行業、社會家庭服務業等,將覆蓋第三產業的方方面面;社會方面,無人機將成為人類的朋友和伙伴,目前已作為玩具和空中拍照神器進入家庭,未來可不間斷對室內外監控,幫助我們清潔難以夠著的天花板、煙道、高大建筑的玻璃等,也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無人機競技運動,無人機將走進千家萬戶,走進人們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無人機噴灑農藥可節約一半
目前,無人機只是航空裝備、地面作業機械和簡單的人力替代。在談到無人機在應用領域的發展時,王秘書長認為:“我國未來要提高無人機的應用技術,就必須根據每個行業的不同特點,凝練需求,為此專門制造適合不同行業特點的無人機系統。另外,還需要開展無人機的深度專用處理,例如無人機系統采用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用光譜分析方法對農作物的長勢情況、病蟲害情況進行精準判斷,然后再對不同區域精準施肥、施藥,做到科學高效。”
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在我國部分地區已經成為主流。有研究數據表明,用無人機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可以至少節約50%的農藥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可大大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王秘書長介紹了無人機在植物保護領域的優勢:“有人飛機給果樹噴藥,頂多就是在果樹上空噴藥,五六米的果樹,它的樹冠灑到藥了,但果樹下方、根部噴灑不到,但用小型無人機就能給根部噴藥,要給果樹滅蟲的話,小型無人機的這項能力就很重要。”
那么,在生態環保方面,無人機有哪些一展身手的空間呢?王秘書長進一步說:“在環保應用方面,無人機具有廣泛用途,無人機可以高、中、低搭配運用,對陸地、海洋、空中全疆域、全天時、多手段偵查監測、樣本采集、特別處理。比如河流偵查監測,可用中大型無人機大范圍巡河偵查監視,同時對河道周邊偵查,可用小型無人機對固定區域、固定監測點進行定點監視,對陸地海洋也是一樣,在瀕危動植物跟蹤監視方面可發揮無人機長航時飛行的優勢。無人機還特別適于土壤、水、空氣的取樣,尤其是河底、湖底、海底、山頂、山澗等人員和其他機械難以到達的地方。無人機還可以開發出環境污染物處理能力,如高山垃圾、樹頂線纜上懸掛物、水體中漂浮物等的拾取,大面積和疑難地區藥物噴灑等等。在生態環保方面,要真正發揮無人機的優勢,必須有針對性地開展體系化設計、系統化建設、建立專業化使用隊伍。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無人機的作用。”
說到這里,王守杰想起了一則新聞報道,說是有一名環保志愿者去珠穆朗瑪峰撿垃圾,由于高山缺氧,背20公斤垃圾很快就走不動了,最后拖著向山下走,到山底下一看袋子破了,垃圾也全丟了。“要是用無人機就很簡單了,不存在缺氧問題。如果是大型旋翼無人機,帶幾百公斤也沒問題。”暢想到這里,王守杰秘書長微微笑了。
市場技術門檻會逐步提高
近期,我國無人機企業數量劇增。究其原因,王守杰的看法是,一方面是市場對無人機的需求急劇增加,無人機在一些行業應用中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另一方面,很多新公司集中在生產低端的多旋翼無人機。這種無人機生產門檻低,技術含量低,基本設備都可在市場買到,許多無人機公司都是買來后組裝。
王守杰認為,目前這種情況只是短期的,未來無人機市場的技術門檻會逐步提高,民營企業想要有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
那么,我國的無人機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呢?王守杰秘書長介紹:“據我們了解,目前無人機國內市場的規模1000多億元,這是包括生產制造和各行業應用的,其中消費級無人機約有300億元。在無人機的應用方面,以安保和農林植保居多。”
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但也面臨一些瓶頸。王守杰認為需要突破的瓶頸有三:“一是上面說到的專用載荷和應用技術,二是空域管制開放,三是行業要專業化應用,一是行業內建立專業隊伍,二是購買專業化服務。”
2018年5月23日,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
聯盟將制定無人機標準
一位無人機企業家曾向記者抱怨,耐用、高性能的無人機因為生產成本較高,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輸給質劣價廉的無人機。但公共采購又往往傾向于價格低者勝出。對此,王守杰解釋:“太多企業進入低端無人機領域,呈現出爆發式發展,但某種程度上也造成市場混亂,這屬于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但是,無人機是有技術門檻的,不能光看價格。未來,無人機將分成軍用級、專業級(工業級)、商業級(民用級),我們聯盟也將推出行業和國家標準,以規范健康發展和有序應用。”
去年5月23日,在國家工信部的指導支持下,“中國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王秘書長介紹,聯盟的主要作用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支撐平臺,服務國家和政府層面需要,開展無人機系統發展戰略和政策法規等頂層研究,同時組織專業力量制定相關法規標準。為政府部門提供支持,為聯盟成員的戰略發展提供決策咨詢。二是交流平臺,組織國內國際的同行開展交流。聯盟內設技術部,可提供切合實際的技術解決方法,例如提供環保問題解決方案。三是推進平臺,其一是技術推進平臺,與許多科研機構和高校研究所掛鉤,研究專用技術設備,整合上下游;其二是產業推進平臺,幫助企業打開市場,推進軍用民用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