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美國內政部發布報告宣布大疆通過美內政部審核。然而,在該消息公布后不久,7月17日,硅谷無人機技術的供應商 CAPE 突然宣布,將停止與大疆合作,理由仍舊為安全問題,雖然大疆表示該事件影響不大,但在美國大力扶持本土無人機企業的當下,大疆在美拓展之路將如何?硅谷洞察帶你來看。
美國土安全部“警告”大疆
今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曾發布文件,警告“中國產無人機可能正將敏感數據傳送回國內制造商”,并稱這種做法會對美國機構的信息安全帶來“潛在威脅”。隨后,在6月18日美國參議院舉辦的聽證會上,也有議員將矛頭直指大疆,稱美國不應該購買大疆產品。
其實,自 2017 年底以來,大疆已經成為美國政府審查的重點,因為美國海關和移民官員擔心,帶有攝像頭、地圖繪圖技術和紅外掃描儀的無人機,可能被用來收集敏感數據,并將其發給中國政府。
針對美國的“警告”以及種種質疑,大疆 6 月 24 日在官網發布兩封公開信,一封是針對聽證會上的不實指控發表聲明,稱聽證會期間提出的未經證實的猜測和不準確的信息將使整個美國無人機行業處于危險之中,并表示大疆樂意回答委員會可能提出的任何質疑,希望受到公正對待。
(大疆公開回應美聽證會質疑,圖自大疆官網)
另一封公開信則宣布大疆將推出一個“政企版”的新無人機系統,該系統搜集的數據只能被儲存在無人機本體上,而且只在無人機著陸后通過有線的方式傳輸,不支持在線無線傳輸,以此滿足美國聯邦政府對民用無人機產品的一些必須要求。
(大疆表明將開發“政企版”新無人機系統,圖自大疆官網)
剛順利過審,卻突被美供應商“斷供”
本月2日,美國內政部航空服務辦公室(OAS)發布測試報告稱該部門對大疆產品進行了總計超過了15個月的審核,美國內政部結合大疆無人機在飛行表現、可拓展性與價格等三個方面因素綜合判定,對大疆無人機的性能表示認可,并表示目前美國國內沒有企業的產品能夠替代大疆。
內政部測試組對大疆兩款無人機進行了總計 1245 個小時的測試飛行,其中,利用 DJI Matrice 600 Pro 進行了 1133 次飛行,共計 298 小時;利用 DJI Mavic Pro 進行了 1112 次飛行,共計 240 小時,并未發現“數據外泄”情況,且無人機運行情況良好。
(圖為大疆Matrice 600 Pro無人機,圖自網絡)
雖然大疆剛通過了內政部審查,但就在本月17日,位于美國硅谷的無人機技術供應商 CAPE 卻突然宣布,出于信息安全考慮,將停止與大疆的合作,緩沖期一年。
對于 CAPE 突然停止與大疆合作的原因,CAPE 首席執行官 Chris Rittler 表示,主要是由于來自不同聯邦機構的聲明引起了合作伙伴和潛在客戶的關注。
(圖自cape官網首頁,對停止與中國無人機企業合作的相關聲明)
那么,CAPE“斷供”對大疆影響有多大?
據硅谷洞察了解,CAPE 是一家企業軟件服務商,成立于 2014 年,公司總部位于 Redwood city,其主要從事與無人機相關的軟件開發,利用無人機廠商提供的 SDK,向使用無人機客戶提供數據管理和云服務平臺,美國多個州的執法部門以及一些其它美國公共安全機構都是 CAPE 的客戶。
CAPE 作為眾多使用大疆 SDK 的開發者之一,主要為大疆下游的用戶提供軟件服務,這次所謂的“斷供”即是指 CAPE 將停止在大疆無人機平臺開發軟件,并終止為客戶提供與大疆無人機兼容的服務,實際上并不涉及核心環節。
大疆隨即表示,在全球范圍內有超過520個公共安全機構信任并使用大疆的無人機產品執行的關鍵人物,并對 CAPE 做出的錯誤決定感到失望。可以預料此次事件對大疆影響有限。
反觀 CAPE,有消息稱,此前接入 CAPE 數據管理和云服務平臺的無人機幾乎全部都是大疆無人機,此次中斷與大疆的合作,則意味著 CAPE 將全面轉向支持其他的無人機廠商的產品,因此有網友戲稱 CAPE 是“自絕食糧”。
美國轉向扶持本土企業
據 Skylogic 報告顯示,截止至 2018 年,大疆占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份額超過74%。從 2012 年開始,大疆陸續推出的 Phantom 系列、Mavic 系列、Spark系列等產品,已被廣泛應用到航拍、遙感測繪、森林防火、搜索及救援、影視廣告等工業及商業用途。
至于美國市場方面,大疆備受美國軍方青睞,雖然早在去年美國陸軍就發布聲明,嚴禁使用中國大疆任何無人機及相關產品,但一個月后就又購買中國大疆 35架無人機,型號是 Mavic Pro 鉑金版。
美國選擇大疆無人機的主要考量因素是質量和成本。經比較,大疆的電池續航能力更強,機體小巧易操作,具有熱成像能力,適用于更多樣化的場景,且價格便宜。
以 Mavic Air 為例,這款達到“準軍用”級別的無人機,售價僅為 999 美元,而Mavic 2 Pro的價格也僅為 1499 美元,僅為市場上同類型無人機價格的一半左右。畢竟無論在民用還是在軍用方面,更高效更好用且更便宜的裝備都是首選。
圖為2018年無人機市場情況
雖然目前看來此次“斷供”風波對大疆的整體發展影響不大,但仍舊釋放出美國試圖“壓制”大疆在美發展的信號。
7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新的行政命令升級《購買美國產品法》,提高了“美國制造”的門檻,明確政府采購商品將以美國貨優先,規定商品中來自國外的原材料成本超過 50% 就不能算是美國產品,要被算做國外產品。
也就是說,在該行政命令生效后,美國政府機構采購包括無人機在內的眾多產品,必須美國商品優先,這或將進一步阻止美國相關政府部門采購大疆無人機。
據 Graphical Research 今年 4 月發布的北美無人機市場報告顯示,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無人機消費市場,預計將以 25%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到 2024年,北美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 70 億美元。而針對北美無人機的巨大市場,美國也正在從政策、資本上積極扶持本土的無人機廠商。
(圖為北美無人機市場預測,版權屬于原作者)
硅谷無人機企業新秀頻出,大疆將在加州設生產線
雖然大疆目前在美國民用無人機市場上占有絕對領先地位,但對于北美無人機市場這塊“大蛋糕”,越來越多美國本土無人機企業想要“分一杯羹”。
Skydio 是硅谷一家無人機初創企業,也是 CAPE 公司與大疆中止合作后下一步的合作對象,這家美國無人機公司成立于 2014 年,目前已完成超過 7000 萬美元的融資。
去年,Skydio 推出了第一款無人機產品 Skydio R1,它采用了混合相機,傳感器和 Nvidia 制造的車載計算機來映射周圍環境,能夠規劃和預測其飛行路徑,并避免各種障礙,Skydio 稱其為全世界第一款全自動消費級無人機。
有美國網友對 Skydio R1 與大疆的 Mavic2 pro 進行了對比評測,認為在機身重量、便攜度、自動調整、穩定度等方面 Mavic2 pro 都更勝一籌,而且售價上Skydio R1 的發行價格為 2499 美元,高 Mavic 2 pro 一半以上。但 Skydio 也表示,將在今年秋天推出重磅新品,并與美國國防部達成了合作,引起了業界期待。
(圖為Skydio R1,圖片自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
另外一家發展較快的美國本土無人機初創企業為 Impossible Aerospace,同樣總部位于硅谷,該公司成立于 2016 年,由特斯拉和 Space X 的老員工聯合創立,目前已經得到超過 1.14 億美元融資。
去年,Impossible Aerospace 推出了以“電池為先”理念打造的無人機“ US-1 ”,該無人機總重量為 6.8 公斤,其中 70% 是鋰離子電池,能讓無人機實現 120分鐘飛行,目前市面上大多數消費級無人機只能持續10到25分鐘飛行。
目前,該公司已經向美國消防局、警察局和搜救隊等出售了數架 US-1 無人機,還參與了今年 7 月加州的山火救援,但其目前起售價高達 7500 美元。
(圖為US-1參與加州山火救援,圖自網絡)
其實,此前大疆無人機已曾多次運用到美國自然災害的救援中。如去年美國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美方使用大疆無人機引導民眾疏散,美國俄勒岡火災中用大疆無人機完成美國首次“夜間空中引燃任務”等。
目前看來,美國的本土無人機企業在質量、價格等綜合條件考量下還沒有能超越大疆的企業,但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加上美國市場對無人機的巨大需求,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北美無人機市場競爭將日漸激烈。
針對美國對產品安全性的考慮以及美國市場需求的增長,除了開發“政企版”無人機系統外,大疆將在加州設立生產線,將銷往美國市場的部分無人機產品轉移到美國當地進行組裝生產,而在此之前大疆所有的產品組裝生產都在深圳完成,這也是大疆首次在海外設立生產線。
大疆方面還表示,為實現該生產線的經濟目標,大疆有計劃讓更多美國供應商參與該生產線的供應鏈工作,并進一步拓展美國的無人機行業應用市場。而該生產線僅組裝“御” Mavic 2 行業雙光版一款機型,所組裝的產品全部在北美市場銷售,不會對大疆在全球其他區域的經營產生影響。
雖然遭受與華為類似的“斷供命運”,且美國市場前景仍不明朗,但總體來看大疆的受沖擊度較小,其產品現狀似乎讓美國難以下手也難以割舍,你認為在這場與美國長期博弈中,大疆究竟能否突出重圍繼續笑傲無人機市場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