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RUSI)網站發布題為“First Flight of Russia’s S-70 Okhotnik-B UCAV”的評論文章,作者是空中力量與技術研究員賈斯汀·布朗克。文章指出,俄羅斯的第一種戰斗無人機(UCAV)原型機標志著該國在艱難實現真正的現代空中力量能力上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同時也應該成為北約盟國的警鐘,他們對西方UCAV成為未來能力計劃一部分的必要性仍持公開反對或不相信的態度。
F-22“猛禽”于2005年進入前線服役,自其引領新一代戰斗機以來,俄羅斯(和中國)一直努力追趕并部署自己的第五代戰斗機。中國的殲-20A現在已經服役,而俄羅斯陷入困境的蘇-57計劃最近意外獲得了76架生產型飛機訂單。然而,雖然在某些個別方面令人印象深刻,但俄羅斯較小的蘇-57機隊幾乎無法與北約最新的能力相匹敵,這些能力是成熟的F-22和越來越多的F-35戰斗機,以及配備現代導彈和雷達的老舊機隊。實際上,俄羅斯未能跟上有人駕駛戰斗機技術的步伐。然而,2005年美國在另一個較為低調的項目中已經采用2架創新的隱身UCAV原型機X-45A成功地進行了模擬協同戰斗試驗。
與已成為美國主宰空中領域最顯眼象征的F-22和F-35不同,X-45、X-47B和英國“雷神”等UCAV演示驗證機迄今未能宣稱形成了戰斗力。2006年美國空軍退出后,聯合無人空戰系統(J-UCAS)計劃崩潰,隨后美國海軍無人駕駛艦載監視和攻擊系統(UCLASS)被剝蝕成了以空中加油和ISR為重點的非武裝的MQ- 25,并且沒有對其提出具體的低可觀測性要求。英國“雷神”和法國-瑞典的“神經元”UCAV演示驗證項目起初導致成立了未來空戰系統(FCAS)工作組,但在英國退歐導致政治混亂和推出未來戰斗機競爭項目的情況下,該工作組已經逐漸消亡。因此,目前北約沒有公開承認過存在處于型號研制或已經服役的UCAV項目。一些人猜測美國秘密擁有UCAV能力,而英國“暴風”團隊和法國-德國領導的FCAS未來戰斗空中計劃都在討論在系統集成時納入UCAV元素。盡管如此,鑒于在高烈度作戰環境下UCAV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所固有的主要優勢,包括裝備數量、成本、續航能力和作戰人員風險等方面,目前UCAV的缺席顯然是奇怪的。
西方的一部分反對意見是,UCAV在高烈度戰斗情況下要令人可信,這幾乎不可避免地包括嚴重的干擾和通信中斷,UCAV必須能夠對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優先排序并用致命武器予以攻擊,而無需由人實時進行“是/否”監控。這些目標幾乎不存在模棱兩可的問題——平民幾乎不可能使用陸基或機載火控雷達,也不會發射地空導彈或空對空導彈。然而,UCAV在使用致命武器上需要與人類實時控制保持一定的時空距離,這就提出了重要的倫理、道德和潛在的法律問題,事實證明北約成員國政府迄今仍不愿解決這些問題,至少在公開場合是這樣的。盡管如此,這項技術已經足夠成熟,可以開發和使用這種武器系統——不受這種倫理、道德或法律問題禁錮的對手并不等待西方打消自己的顧慮。目前已知中國至少有3個UC??AV開發項目(“利劍”、“暗劍”和“彩虹”-7),人民解放軍空軍對此類武器的追求已為人所知多年。與此同時,直到最近,俄羅斯開發UCAV的努力幾乎還肯定只是米高揚稱為SKAT的非適航模型。俄羅斯更為傳統的軍備偏好,以及預算限制和2014年后西方制裁造成微電子進口困難,可能導致俄缺乏與X-47B、“雷神”或“利劍”相匹敵的演示驗證機。隨著S-70 “獵人”-B的首飛,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
與西方的演示驗證機相比,S-70在隱身性能方面存在許多明顯的缺點,尤其是無遮擋安裝的發動機和遍布機身的突起對隱身極為不利。后者有一些可能是在測試期間純粹供儀表使用,而不會出現在生產型上,但從S-70可以清楚地看出,就像之前的蘇-57一樣,俄羅斯在機體隱身設計上遠遠落后于中國和美國。然而,俄羅斯有反隱身雷達如Nebo M系列的領先開發商,并通過俄媒在信息宣傳活動中經常試圖質疑西方隱身優勢的價值。
因此,S-70的首飛以及俄羅斯明顯決定投入使用此類打擊和ISR 一體的UCAV,無論它作為一種獨立的能力還是作為伴隨蘇-57和其他有人駕駛飛機的“忠誠僚機”,都說明了幾個問題。首先,盡管存在嚴重的經濟困難,并且經濟條件不太適合于生產UCAV所依賴的復雜電子系統,但俄羅斯認為它無法承受缺乏這種能力之重。其次,它表明盡管俄羅斯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反隱身雷達系統研究,但俄羅斯認為飛翼式無尾隱身飛機具有持久的潛在價值。第三,這進一步證明了西方公眾不愿意開發UCAV系統并不能阻止競爭對手采取行動。
對西方空軍來說,已經不能只將致命和高生存力的UCAV作為未來空軍能力計劃中的一個選項并認為它可能會帶來政治上的麻煩。相反,認識到這些系統將在未來高烈度的國與國沖突中發揮作用正當其時。因此,現在唯一的問題在于北約盟國是利用其在機身設計、微電子和軟件開發方面的優勢在UCAV競賽中超越對手,還是坐等事態發展并希望其空軍在沒有這種武器系統固有優勢的情況下也能實施威懾并在必要時打敗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