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北航太展開幕,“中山科學院”在展示了類似以色列“哈比”的(盡管“中科院”自己還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劍翔”反輻射無人機的同時,還把配套的發射車連車帶機開進了展示大廳里,算是這次展示上的一個亮點。
發射車的這個涂裝也是樂高感十足
作為如今不多的兩岸“同宗”裝備,早在“劍翔計劃”曝光前,我軍的原裝以及國產版“哈比”無人機就已經是軍迷們熟知的裝備了。自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進之后,“哈比”系列作為空軍雷達兵(90年代末轉交新成立的電子對抗兵)手中的反雷達尖刀,一直以“撒手锏”身份密不示人。
隨著反輻射無人機等新型電子戰裝備的交付,在2008年空軍反“臺獨”應急作戰準備編制調整前后,各軍區電子對抗營又陸續改編為電子對抗團
2004年,按照合同正是原裝“哈比”該回原廠保養延壽的時候,又趕上臺軍此時引進“愛國者”PAC-3反導系統;所以作為用戶,要求在延壽的同時針對PAC-3進行相應升級也很正常。然而這事兒就跟之前的“費爾康”似的,被美臺方面知道了消息之后,立刻要求以色列把這批無人機扣了。
后來的事情走向也跟“費爾康”大差不差:無人機被迫原樣交還之后,在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所的牽頭下,國內對“哈比”的國產化工作持續推進。它們不僅取代原裝貨,成為人民空軍電子對抗團的拳頭裝備,并在2017年沙場大閱兵中的無人機方隊里首次公開亮相;還衍生出了ASN-301這類外貿型號。
防務展上的ASN-301
說到2017年那個無人機方隊,還是由陸軍和空軍混編的。方隊中有2架通信干擾無人機、2架雷達干擾無人機、以及隨8輛發射車受閱的48架反輻射無人機,分別來自中部戰區陸軍某“土豪師”下屬電子對抗營無人機一連和東部戰區空軍某電子對抗團。
無人機方隊陣容
雷達干擾無人機,注意翼下有用于掛載干擾吊艙的小掛架。這類吊艙功率雖小,但由于無人機信號特征也很小,所以能在距離敵雷達更近的位置工作,取得更好的干擾效果
和那次參閱的很多部隊一樣,在參加光榮的受閱任務之前,這個電子對抗團剛剛在西北參加了一場空軍組織的實兵演練,征塵未洗即奔赴沙場閱兵。在這次演練中,不僅反輻射無人機和雷達干擾無人機的協同作戰戰法得到了檢驗,反輻射無人機如何應對敵雷達突然關機、敵雷達撤收后開始運動、敵使用雷達誘餌......等等等等實戰中很可能遇到的情況,也都在演習中一一完成了驗證。
臺軍近年來著力發展的機動雷達,已經是我軍反輻射無人機重點訓練打擊的目標之一
另外,空軍還借機組織殲擊航空兵部隊使用雷達、光電雷達、目視等多種手段,訓練搜索這些真正的“低慢小”目標。畢竟等到信號特征與之大差不差的“劍翔”列裝臺軍的時候(臺軍曾宣稱將把“劍翔”部署在金門、馬祖等外島上,以此彌補其航程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隊也要做好準備,防止這些具備一定毀傷效能(戰斗部好歹也有幾十公斤)的自殺式無人機漏進來。
隨著在演習中的多年應用,我軍的反輻射無人機飛行準備時間已經大為縮短,本著“料敵從寬”的原則,也要估量“劍翔”(上)能夠快速展開、快速放飛的可能性
提前二十多年裝備反輻射無人機的優勢,使得我們能夠更早發現這類武器的優缺點,降低對手的這種“不對稱手段”造成的威脅程度。不過如果前面說的這種有人機對無人機的搜索飛行,日后真的發展成帶有其他戰術背景的“協同訓練”,那當然也是一件好事。
盡管壘到多排箱子的情況也有圖為證(上),但出于靈活部署、便于偽裝等考慮,我軍在日常運用中,也經常只裝載一排3個發射箱(下)
雖然我軍列裝無人機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在閱兵中看到它們,還得從2009年閱兵算起。而且大部分人往往都把它們和各類雷達車、方艙車等等,一起算作閱兵的點綴——其實我們也一樣,誰不喜歡看那些看上去就“高大威猛高精尖”的呢?
雖然今年它們很可能第三次亮相閱兵場并擔任裝備方陣的排頭兵,但99A確實也是實至名歸
記得2017年沙場閱兵時,由于那次受閱的地面裝備和2015年抗戰勝利閱兵的“重復率”極高,使得當時在辦公室里看直播的哥幾個有些提不起興致;但當看到反輻射無人機標志性的大箱子突然出現,里面的無人機們“邪惡地”探出頭來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喊了一嗓子:“我X,哈比!”
實話說,在大家之前預測的閱兵陣容里,是很難想到會有這么一款“撒手锏”的——當然看到它出場之后,大家的感慨又變成了“這么多年了,是應該上一回啊”
還有一個半月了,這次我們很期待在國慶70周年閱兵上,我軍各軍種的無人機(受閱規模估計比上一次還會大一些吧?)會以什么樣的新姿態亮相。不過我們先奶一口,從觀賞性、安全性的角度來說,估計仍然不大可能是飛過去;就讓它們在各類卡車底盤上馱著過去吧,能看個仔細,也挺好的。
2017年3月23日,巴基斯坦國慶閱兵式上編隊飛過的國產彩虹-3無人機,無人機編隊受閱的難度有時并不在技術上,而是如何讓觀眾看清楚這些比有人機小很多的飛行物——在圖中這類空曠的環境可以降低高度,但在長安街附近可沒法這么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