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消費級市場,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主要側重飛機技術指標和行業應用。
飛控是無人機要完成的第一步,但對于整個無人機市場來說,飛控這項技術只是個起點,是小白用戶、無人機愛好者能讓飛機穩定的工具。
再深入進工業級應用時,智能化成為了重點。假如說飛控代表著一個人的運動中樞,在執行任務時,還必須給它加上眼睛、腦子和精確到厘米級的神經系統,任何一項都馬虎不得。所以,工業級無人機玩家最具優勢的地方可能并不是無人機本身,而是看無人機背后構建起的整套系統。
云圣智能也是如此。在面向電力巡檢、安防、消防等行業時,簡單的一架無人機已不能滿足工業級應用需要;也正因為這樣,云圣智能給自己的定位不是無人機公司,而是一家機器人公司。
真正無人的無人機
無人機應該是有嗅覺的
這是陳方平對于無人機的設想,比如發生火災時,無人機應該可以發現,將當時的場景與著火點都定位下來,而不是用人來操控。無人機,首先要滿足的條件是無人。
而現在的行業解決方案,許多還處在遙控飛機的階段。所以云圣智能給自己的定位并不是無人機公司,在其創始人兼 CEO 陳方平看來,他們做的是「機器人」公司,在他看來,遙控無人機似乎還是面向消費者,行業端的無人機本質上和機器人沒什么區別,「需要很復雜的技術。」
作為無人機,首先要達到的功能是識別。與自動駕駛一樣,我們給硬件裝上眼睛和大腦,利用軟件算法的加持,完成行業所需的功能。
在識別之后,無人機本身暴露的問題也值得關注。如果單單是無人機的話,續航時間很難得到保證。云圣智能的解決方案是建設自動機場。在每隔大約十公里會布置一個自動機場,能夠覆蓋到周邊區域的全自動巡檢,飛機電量接近耗光時自動返回更換電池,如此可以達到 7×24 小時不間斷巡邏。
傳統流程與云圣智能流程對比 | 云圣智能
自動機場的作用遠不止更換電池。在云圣智能的構想里,自動機場的基礎就是一個通訊的基站,并且是一個數據的節點,云圣智能內部管它叫「霧計算」。
「邊緣計算是無人機終端上的計算,云計算代表著中控室,在云端,霧計算就是自動機場層,處在二者之間」。陳方平告訴極客公園(ID:geekpark),自動機場在實現自動化更換電池、更換傳感器的同時,可以對一些數據進行轉發、壓縮,相當于數據的中轉站。
把無人機與自動機場看作前端的話,在云上連接的后臺則是后端的代表。在無人機上的電機、傳感器等產生的數據,后臺能夠實時查看。在一定程度上,陳方平把這套系統看作航班,利用設備的標準化管理,通過云端平臺統一管控。
自動機場布置點 | 云圣智能
通過幾層的分布式計算,就會降低算力的承載能力,提高算法速度。當所有無人機連接在一起之后,整個地面全部被覆蓋,可以按需采集多元化的數據;獲取數據之后,機器也會自動生成分析報告,進而可以根據問題執行解決巡邏檢修。當一整套系統構成之后,理想狀態下,無人機可以對整座城市進行掃描,將物理世界里的城市復制到數字世界,達成真正的軟硬協同一體化。
行業應用商業化
目前,工業級無人機的行業應用大多集中在農業與巡檢領域,后者也正是云圣智能的重點關注行業。
其中原因很容易想明白。以電力巡檢為例,這是一個絕對的剛性需求。城市之間密密麻麻的高壓輸電線路此前只能通過人工定期巡檢,最傳統的模式就是開車到山上,用望遠鏡觀看檢查,每天可以檢查 3-4 級塔,對于每個人都是極大的工作量,并且效率極低。
有無人機參與之后,無人機在人的操控下飛到電塔上拍照,每個架次可以巡檢 4-6 級塔,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飛行距離有限,且需要飛手遙控,并未徹底解決行業的痛點;計算能力的提升,使得工作人員能夠在室內查看無人機后臺系統,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也能讓無人機完成自動巡檢。
無人機很好地解決了行業痛點 | 云圣智能
陳方平向極客公園透露,云圣智能的「虎鯨」無人機一個架次能巡檢完 30 級電塔,飛行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相比傳統的巡檢模式,無人機可謂是真正地解放了生產力,在安全性方面也增加了保障。
目前,全國約 90% 以上的企業還在使用人工進行電力、石油管道、光伏、工廠園區等的巡檢;90% 的政府業務部門也依賴于人工進行河道、森林、交通、環保等的巡檢;99% 的無人機設備需要人工遙控。有業內人士稱,中國每年花在人工電力巡檢的費用巨大,如果利用無人機完成電力巡檢的自動化,能節省一大筆費用,性價比激增。
除電力巡檢外,消防、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云圣智能也都有涉及。由于每個領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在裝備的選配上也不盡相同。陳方平向極客公園表示,各個行業對于硬件的需求基本通用,針對不同行業的不同采集需求,在自動機場即可自動更換不同的吊艙傳感器,采集不同的數據。
云圣智能自動機場 | 云圣智能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比起消費級市場,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主要側重飛機技術指標和行業應用。其中行業應用主要指相關企業對無人機在某個行業細分市場應用的理解。
陳方平認為,公司更偏向于技術方面。而對于客戶以及行業的理解方面,就直接聘請行業里面有經驗的專家來完成。每個行業對應的專家來指導業務層面的東西。在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解決行業痛點后,在行業的積淀就越來越深,積累更多客戶,形成滾雪球似的正向循環。
陳方平透露,云圣智能的主要客戶以大型企業和政府為主,包括:國家電網、三一重工、頂級油服公司斯倫貝謝等。公司也在近期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由藍馳創投領投,洪泰基金跟投。云圣智能方面稱,本輪融資將用于繼續深耕 AI 技術和產業化落地,提高產能,打造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的空地一體化機器人,持續研發更先進的產品技術,解決行業的痛點問題,并在具體應用中豐富業務范疇。
嚴格來說,經過了 2014、2015 年的風口期,無人機行業更加規范了一些。盡管在消費級市場已有霸主出現,而在工業級方面,由于每個區域、行業的差異性,以及巨大的市場規模,暫時還未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
「技術沒有壁壘,唯一的壁壘是速度。」陳方平告訴極客公園短時間內搞定技術,快速產品化、推向市場,同時還要保證體驗,這是通過技術建立的市場與時間的壁壘。和一個人在華強北攢一架無人機不同,和學術科研發論文不同,面向工業級的無人機沒有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