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網站發布題為《Defense Acquisition Trends 2019: Topline DoD Trends》的研究簡報,作者是CSIS國防工業倡議小組(DIIG)研究員里斯·麥考密克。簡報要點如下:
10多年來,CSIS的DIIG每年發布一份報告,考察國防部采辦什么、如何采辦以及向誰采辦的趨勢。去年DIIG發現,國防采辦系統在國防縮減反彈之后處于一個拐點,但仍面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包括“國防預算持續增長以及最近幾年采辦改革努力的長期影響”。今年,CSIS將通過一系列主題報告來分析采辦系統,并且改進了研究過程,該過程允許更早地共享相關數據和發現。本文是我們2019年系列報告中的第一篇,對國防部合同簽約的主要趨勢進行了分析,重點是國防采辦系統對2018年《國防戰略》的回應和新的行政管理重點。
一些情況概要如下:
(1)國防合同義務從2017財年的3311億美元增加到2018財年的3645億美元,增長了10%。
(2)盡管2018年《國防戰略》強調了現代化的優先事項,但國防部的投資態勢尚未明顯向與其相關的技術傾斜。國防研發合同義務的增長繼續追求產品和服務的增長,并在整個國防合同義務中所占的份額在2018財年降至本世紀以來的最低。
(3)與國防簽約反彈的頭兩年相比,2018財年國防部的合同支出發生了重大變化。飛機在前兩年是所有部門中增長最快的,但在2018財年下降了5%,而車輛以及設施與建筑(這兩個部門受封存和國防縮減的打擊最大)在2018財年出現反彈。
(4)國防部其他交易授權(OTA)協議義務繼續顯著增加,在2018財年增加了81%。在最近3年里,國防部OTA義務總額增加了352%。
(5)與前兩年不同,其間前五大公司是國防合同簽約反彈的最大受益者,而2018財年國防合同義務的增長在中小型、中型和其他大型供應商之間的分配更為平均。在2018財年,五巨頭的國防合同義務下降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