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者認為,江蘇工業級無人機已呈“拔節而起”的局面,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無人機”將連接更多產業新場景,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輻射作用。當下,雖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黃金“爆發期”已然臨近,“無人機+”未來想象空間巨大。
小荷露角,江蘇無人機產業集聚形態初步顯現
當下,無人機行業熾手可熱,官方一組數據可以充分說明:全國保有量100萬臺,消費級的產品穩居國際第一梯隊,銷售份額占全球70%。作為制造強省,江蘇無人機行業也邁出大步伐,無論是航拍植保還是教學巡檢,江蘇無人機產業集聚形態已初步顯現。
剛剛正式“上線”的“江蘇南京無人機基地”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浦口區政府共同籌建、運營,是江蘇省內第一家獲批的試飛基地,也是全國首個擁有5G組網的無人機基地。南京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浦口區聚集效應初現。南京市浦口區區長曹海連介紹,近年來,浦口區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打造無人機飛行基地、無人機飛行服務中心;與中國聯通共同建設了南京大數據研究院,將5G的網絡技術與無人機產業緊密結合。今年10月,“南京無人機基地”已獲中國民航局驗收,投入試運行。
常州溧陽市別橋無人機小鎮一直致力于打造成中國最大無人機產業集聚中心。別橋無人機產業園硬件建設齊全,擁有全國唯一的無人機試飛跑道和試飛基地,總面積1000畝。在別橋,還成立了全國農用無人機培訓基地、中國機器人人才培養基地,率先在全省中小學課程中開設無人機素質拓展。該鎮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鎮已引進了幾十家無人機企業,主要從事工業用無人直升機、軍用小型靶機、物流高載重直升機、農用植保機、多旋翼教學無人機、固定翼巡查無人機等研發生產。
2018年,鹽城市無人機企業成功研發出混合動力、續航4小時巡航無人機。“目前市面上的巡檢無人機續航時間大多僅為10多分鐘,也就是10多分鐘就需要讓無人機‘回來’換電池。而我們新產品的續航時間在4小時以上。”江蘇艾格信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峰介紹。同樣在鹽城,用于無人機“告別遙控器”的RTK固定基站也走在全國前列,通過設置RTK固定基站,無人機可以全程自主飛行,無需專業飛手也可以適應復雜地形。眼下,公司向全國布局RTK固定基站。基站覆蓋到的地方,操作人員不用再扛著移動基站到處跑,無人機可以直接連上信號起飛。
數字驅動,無人機產業將駛入更為豐富的“應用”航道
“空中飛行器有一定的發展規律,當下,無人機是對有人機的重要補充;而下一步,無人機與有人機就會協同依存;再往下走,有人機可能會是無人機的重要補充了。”現場演講中,中國工程院樊邦奎院士對無人機發展大膽展望。
數據驅動,是無人機產業迎來的重大機遇,比起制造業,樊邦奎更看重“無人機+”場景下迸發的各種無人機服務。“比如孩子堅持自主去上學,但是他爸又不放心,就給用一臺無人機緊跟著他,精準識別、保持與追蹤主體航道一致,家長手機上就能看到孩子出行沿途的各種情況。”他舉例說,5G的發展和低軌衛星的大范圍布設,將呼喚出一個適合飛行器運行的低空網絡,與各行業融合的無人機數字化場景定會噴薄而出。
“無人機智能化的發展路徑已逐漸明晰,當下發展無人機產業不能僅盯組裝、制造環節,應‘全篇’布局,完善產業鏈的上下游,尤其要重視無人機功能的開發。”中國工程院院士范本堯認為,當下江蘇在無人機組裝、制造領域已呈現一定規模的集聚效應,未來應積極探索無人機與行業的融合發展,為其他行業創造新的生產力。比如程序員可以為無人機開發播撒農藥、檢測空氣污染等新應用;再例如開發物流無人機,目前順豐45%的航空貨量仍依賴飛機腹艙,無人機可以提升快件時效和服務可靠性。
“浦口高新區將智能制造、高端裝備作為重點打造的兩大產業,而無人機正好是兩個產業的結合點,對兩大產業的發展有著引領作用。”南京市浦口高新區黨工委書記丁愛民現場發布無人機產業政策,將對研發辦公、中試生產的無人機企業給予前二年租金全免,后三年租金減半政策,對重點無人機產業項目提供30%的基金支持、每年5%~20%的研發經費補助。據悉,高新區目前已集聚了南航無人機研究院江北分院、南京天祿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無人機研發單位和應用產業,初步建成東部地區無人機產業化發展重要載體平臺。“政策的推出是希望能夠加快無人機產業領先企業發展,吸引優秀人才,大力優化無人機產業環境,在無人機領域培育一批引領高新區未來的重量級企業。”丁愛民對現場企業嘉賓介紹到,未來,園區將推動無人機在物流、農業、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等重要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及技術研發。
轉型升級,未來智能無人機產業應用“藍海”更多元
“無人機就是網絡環境下的空中移動智能體,甚至可以看做‘會飛的手機’。”樊邦奎曾給無人機下過一個新定義,這也表明,無人機競爭的“主場”正從制造轉向服務。樊邦奎認為,未來無人機產業的主陣地,不是在生產制造環節,而是在基于應用場景的各種服務領域。
率先轉型的無人機企業已經嘗到了甜頭。今年國慶節,700架無人機飛臨南京玄武湖上空,組合70周年、長江大橋等多種造型,助陣國慶,吸引了世界目光。“一場小規模無人機燈光秀表演服務,報價上百萬元。”某技術供應商透露,近兩年,無人機編隊表演漸漸興起,無人機企業從單一的賣無人機轉向“秀”無人機。億航無人機總監余威告訴記者,無人機飛行編隊事業的發展完全超出預期,短短一年時間就扭轉了消費級無人機制造不盈利的局面。如今演出訂單應接不暇,找到了產業新“藍海”。
在業界專家看來,未來智能無人機產業“藍海”將是多元場景,包括農業植保、物流運輸、遙感、娛樂和消費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以物流為例,無人機已成為智能物流重要的組成部分。預計到2030年,航空運輸中15%貨物將采取無人機運輸,創造的產值有望超萬億元。順豐快遞公司提出,計劃未來5到10年采購5000架載重1至3噸無人機用于支線物流。許多廠商正在探索無人機更豐富的玩法。英特爾發布了專門用于工業設計的無人機,用于野外勘查和設備保養等等。國內也有人研究如何用無人機擦玻璃、環保監測等。
“智能無人機仍是一個朝陽產業,遍地黃金待人挖。”樊邦奎表示,“無人機+服務”將加出多個萬億級產業機會。未來的無人機可能會像手機一樣成為標配,實現家家都有機器人、人人都有無人機。
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張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