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人機安全事件頻頻爆發,美國國家航空宇宙航行局(NASA)正與聯邦航空局(FAA)通力合作,緊鑼密鼓地研發一個用于跟蹤低空無人機的管控系統。
“NASA希望能夠創立一個系統,能跟蹤無人機,并能向無人機操控人員傳遞重要信息,諸如他們應避開哪些地區,是否有其它飛行器在同一片空域航行,特定區域的天氣情況如何,”NASA開展的安全自主系統運營項目經理帕里馬爾·卡帕德卡(Parimal Kopardekar)這樣表示。
據悉,NASA正在研發測試向飛行中的無人機系統傳送數據的方式,諸如動態的地理圍欄、虛擬障礙等信息,以便讓無人機飛控員及時獲悉最新的狀況。
對FAA而言,將無人機系統整合到全國航空管理系統中有一大難題,即該系統能夠跟蹤并保障有人飛機的安全操作,其飛行高度通常是10,000到35,000英尺之間,而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在5英尺到65,000英尺之間。
小型的飛行器不易被雷達掃描,使得監測工作頗為困難。正如落入白宮院內的無人機,實際監測的話,它與一群鳥,一只風箏或是一只氣球沒多大區別。
通常而言,雷達是用來監測飛行器的,并不是用來偵查小型、塑料的電動無人機的。“實際上,用來監測傳統飛行器的雷達,可以改造成用來監測無人機,但同時,它也將會監測到鳥類。每當一群鳥飛近白宮的時候,就會發出無人機警報信號,那么,白宮的安保人員將會不勝煩擾。”美國一家私營無人機檢測公司Drone Labs公司的創始人扎因·納布勒西(Zain Naboulsi)以及菲爾·惠特(Phil Wheat)同時表示。
NASA方面表示,將會模擬地面交通系統,為低空無人機設立航線、禁飛標識、信號燈、航飛條例等管理細則。在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中,無人機飛控員無需市場監測每架無人機,而是通過該系統傳送的數據,適時作出航飛的決策,以確保無人機的安全飛行。實際上,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以下簡稱:中國AOPA)秘書長柯玉寶也曾表達過同樣的觀點,將無人機比作汽車,他認為無人機也應建立起一整套與地面交通管理系統相似的空中系統.
據悉,NASA猜測,未來的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大體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可以用來監測某一無人機的各地適用的便攜式系統,另一種是特定區域覆蓋全部低空無人機的系統。NASA希望,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能夠彌補商用無人機與公共部門無人機創新之間的巨大鴻溝。
通過與提供無人機、低空雷達、無線頻率、手機信號基站等供應商進行合作,為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有助于測試該系統的安全性。
與此同時,NASA正在研發利用手機基站跟蹤低空無人機的新手段,通過在無人機上安裝傳感器,該系統監測得到無人機的航飛行為,但該研究還在進展之中。
由于美國通用航空器數量將近23萬架,有序的無人機交通管理系統則變得至關重要。作為同樣擁有繁榮的無人機產業的國家,我國在無人機的管控方面也處于摸索階段。前不久,深圳出臺了兩部無人機技術標準法規,一定程度上開辟了無人機產業標準的先河,但尚未有機構宣稱在統一的無人機管控系統方面取得進展。
柯玉寶表示,他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搭建一套無人機云服務管理系統。這個云端將會為民航、安全、公安、反恐等不同的國家職能部門預留出端口。日后,所有的無人機有望實現實名制,用戶必須把數據上傳云端后,才能進入這套管理體系,才能有條件的情況下飛行。如果不聯網云端,不進行實名登記,無人機的任何操作都將是違法行為。有了這樣一個整合的云端管理平臺,空中飛行的所有無人機將得以統計在案,至于航線如何規劃等問題,將不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