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報道 美媒稱,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一項新研究認為,隨著美國空軍謀求擴大其機隊規模和能力,它應該評估將無人機作為一種成本低和可用性高的有人機替代品的可能性。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10月29日報道稱,CSIS的報告對最近得到美國會授權的有關空軍未來力量結構的3項研究進行了比較,這些研究分別是由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CSBA)、得到聯邦資助的研究機構——邁特公司以及美空軍本身進行的。
報道稱,所有3項研究都大體支持保留現有的無人機。然而,CSIS的報告闡釋說,在進行未來力量規劃時,MQ-9“死神”或RQ-4“全球鷹”等無人機的低成本和高任務執行率值得更多關注。
CSIS高級分析師托德·哈里森說:“我認為,我們需要為無人機規劃路線圖,內容包括我們可以開始向無人機轉移的新任務是什么,以及一些新的操作理念。”
他說:“無人機與空軍其他飛機不同,它的操作成本要低得多,我們對它們的利用率也高得多。這是我們需要加倍發揚的一個優點。”
哈里森指出,在空軍機隊中,無人機位列任務執行力最強的飛行器之列,MQ-9及其前身MQ-1的平均任務執行率接近90%,RQ-4“全球鷹”的平均任務執行率約為75%。他指出,這些飛機的操作成本也很低,它們的每飛行小時成本屬于最低之列。
報道稱,美空軍、邁特公司和CSBA的研究也為保留空軍目前的無人機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持。空軍的研究提議將作戰飛行中隊的總數增加到386個,其中包括增加2個無人攻擊機中隊,但并未說明應該采購何種機型。
報告還建議增加22個專門負責指揮和控制或執行情報、監視和偵察任務的飛行中隊,但沒有提供有關需要填補的具體能力缺口的細目,也沒有詳細說明這些缺口是否可以由無人機來填補。
報道稱,相比之下,邁特公司和CSBA的研究主張保留當前的MQ-9“死神”無人機和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CSBA還建議采購一種新型隱形MQ-X無人機,它可以用于在對抗環境中執行打擊、電子攻擊和其他任務。
哈里森說,盡管獲得廣泛支持,但上述3項研究未必預示著無人機會在下一份預算案中取得更廣泛的接納或需求。
哈里森表示,未來無人機可以執行任務的一個領域是空中加油。2018年,美國海軍與波音公司簽訂合同,生產MQ-25艦載無人加油機。這種飛機將使用結構較簡單的軟管-錐套式加油系統。空軍將研究未來的空中加油機是否需要在拒止環境下執行任務。
CSIS的報告稱,無人機擴大用途的另一個潛在領域可能是研發能成群飛行或是充當有人機“忠實僚機”的低成本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可以在沖突中被損耗掉,而不會對飛行任務產生不利影響,也不會使飛行員面臨危險。
資料圖:1架MQ-1“捕食者”無人機飛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維克托維爾的南加州后勤機場附近。新華社/路透
【延伸閱讀】尾座式垂直起飛!美軍動用新無人機緝毒
近日,美海軍公開一組“先鋒”號(T-EPF-1)遠征快速運輸艦海上測試V-BAT尾座式無人機(起降時像導彈一樣豎起,起飛時升力超過它的重量即可垂直上天,然后操縱機體下俯,轉為平飛姿態,降落時反之)的照片,計劃用于在加勒比海域和東太平洋的緝毒反走私行動。
美海軍地勤人員將V-BAT無人機放置到起飛位置
V-BAT無人機垂直起飛瞬間,可見尾部的涵道式風扇特寫,其在起降階段提供垂直升力,在轉入水平飛行后,直接提供主動力飛行
圖為此次擔任海上測試任務的“先鋒”號遠征快速運輸艦,搭載4臺噴水推進器,最高航速可達45節
V-BAT無人機進行夜間海上起降測試
“先鋒”號在航行中起飛“黑鷹”直升機資料圖
圖為美海軍未來尾座式遠程無人機設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