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對中國在全球無人機行業的主導地位感到恐慌時,歐洲幾乎沒有眨一下眼睛。
在一個對數據安全偏執的時代,軍官和政府官員對無人機收集的大量敏感數據發出警告,歐洲各國政府和軍隊越來越多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及其主要無人機制造商大疆(DJI),以滿足它們的需求。
該公司堅稱,其無人機生成的數據“基本上不存在”,并對與華為(Huawei)類似的指控進行了有力回擊。美國政府懷疑華為是一家電信公司,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但所生成數據的價值——例如關鍵基礎設施、軍事硬件、邊境或核設施的詳細圖像——再加上數據監管可能缺乏保護,可能使無人機成為網絡攻擊的首要目標。
隨著無人機銷量的飆升,該行業每年有望增加100億歐元
雖然美國政府機構在使用大疆無人機時仍然極為謹慎,但歐洲并沒有出現類似的爭論。
他說:“幾乎沒有人這樣想,‘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嗎?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EuropeanCouncilofForeignrelations)的政策研究員弗蘭克(UlrikeFranke)說。“實際上沒有人擔心,”她說。
隨著無人機在政府部門和軍隊中被普遍用于協助搜救任務、邊境監控或海上巡邏,美國已經盡其所能避免依賴中國的技術。
負責管理政府土地和自然資源的華盛頓內政部(DepartmentoftheInterior)直到7月份才拒絕使用大疆無人機,因為它們“不符合UAS(無人機系統)數據管理保障標準”。但問題變成了缺乏替代品:這家美國公司轉而簽約3D機器人(3D Robotics)公司。
根據美國內政部(interiordepartment)的一份備忘錄,中國的無人機現在可以使用,但更新軟件時必須有第三方在場,而且該機構將“把獲準使用的飛機限制在收集可公開發布數據的非敏感任務中”。
大疆戰略伙伴關系主管加斯帕里克(JanGasparic)說,該公司花了六到八個月的時間與美國政府合作,以確保滿足其要求,并愿意與美國軍方合作。“我們總是讓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制定標準,”他說
該公司在信中說:“DJI無人機不會共享飛行日志、照片或視頻,除非無人機飛行員有意選擇這樣做。”。“他們不會自動向中國或其他任何地方發送飛行數據。”
盡管DJI對POLITICO表示,不會披露與政府簽訂合同的細節,但一些歐洲軍方和執法部門已證實與該公司達成了協議。
記者未能聯系到法國軍方置評,他們使用商用現成的DJI無人機進行監視和檢查。德國海軍也使用無人機,一名軍方發言人說,他“不知道任何安全問題”已經提出的無人機使用。
相反,荷蘭國防部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對中國制造的無人機的擔憂“在荷蘭軍方廣為人知”。為此,我們不使用上述無人機擔任偵察任務,“荷蘭改用美國制造的“烏鴉”無人機,并使用中國制造的無人機“用于不同的通信部門,以便拍攝演習和部署的錄像。”
丹麥軍方發言人證實:“購買了一些DJI無人機用于非機密和非作戰用途,如新聞制作、排水管檢查和與出售財產有關的廣告,”他補充說:“為機密軍事目的,還購置了其他系統。”
但任何不購買中國貨的決定都會帶來后果。“烏鴉”號由AeroEnvironment公司專門為軍方建造,造價26萬美元。DJI的MavicPro2,任何人都可以從亞馬遜購買,價格不到2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