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閃雷
12月9日上午,在鄭州某植保公司會議室里,一場關于無人機操作的培訓講座讓30多名從全省各地趕來的行業精英聽得津津有味、頻頻點頭——而為他們授課的,竟是一位稚氣未脫的大男孩。
他叫路意帆,今年18歲,是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系無人機操控技術專業三年級在校生,也是一名正式取得中國民航局頒發駕駛執照的無人機駕駛員。
“我從小就對天空充滿渴望。”路意帆告訴記者,成為一名無人機駕駛員讓他圓了“藍天夢”,在指揮無人機完成飛行任務的過程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樂趣和方向。
無人機駕駛員“吃香”
在圓夢的同時,“意外收獲”也讓路意帆開心不已。
去年11月,路意帆到鄭州一家航空科技公司頂崗實習,有近7個月的時間在新疆、寧夏、內蒙古等地駕駛無人機噴施農藥,最多的一天噴施面積630畝,最多的一個月收入超過1.6萬元。
前不久,他作為教練員,手把手指導新鄉市環境監察支隊,幫該隊在第一屆河南省環境監察系統無人機執法技能大賽中奪得團體一等獎,還有兩名隊員被授予“無人機執法能手”稱號。
“有人說無人機駕駛‘不用學’‘就是玩’,無人機駕駛員‘沒人要’‘沒出路’,我要用行動來證明這些看法是錯的。”路意帆說,越學越發現自己在無人機操控技術方面知識的不足,他準備繼續深造,通過考試成為無人機教員、考官,如果有機會,他還想成為載人飛機的駕駛員,繼續向“藍天夢”進發。
據了解,目前國內無人機駕駛員缺口在500萬人左右,專業人才在影視航拍、農林植保、電力巡檢、航空測繪等領域非常“吃香”。
成長過程不易
要成為一名出色的無人機駕駛員并非易事。新鄉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課教師岳霞麗介紹,在為期3年的學習中,學生們不僅要學習無人機的結構,掌握無人機的飛行原理,能對無人機熟練地“組裝解剖”,還要學精學通相關的法律法規。
岳霞麗說,為保持手感、熟悉操作,學生要在室內模擬器上進行無數次練習,3年大約要練習1200個小時,才有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無人機駕駛員。
同時,無人機技術快速發展,學生們要不斷了解新的行業動態,學習新的操作理念和技巧。
此外,考取無人機駕駛執照也困難重重,要到專門機構進行加強培訓,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理論、實操考試,才能拿到那張含金量極高的證書。
新職業來了,人才“配套”很重要
今年上半年,國家相關部門公布了13個新職業信息,無人機駕駛員等一批新職業位列其中,這也是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
新職業來了,如何培養“配套”人才?
為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新鄉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優化師資結構和專業設置;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訂單式”人才,與企業、行業共建特色班、訂單班60余個,與全國200余家著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此外,還與美國查塔姆大學等達成合作協議,在國際合作試點班、師生交流互訪、教師團隊培訓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在新鄉,除了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師范大學、河南工學院、新鄉學院等高等院校都在不斷優化專業體系、深化產教融合、開展國際合作,全力培養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多種新職業人才。
“新職業人才培養沒有先例可循,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新鮮出爐的《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方向和路徑,可以預見將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蔣占峰說,目前省內很多大中專院校都開設了相應的專業,積極探索新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相信很快就能出現“百花齊放”的喜人局面。
編輯:趙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