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隨著農村勞動力都缺乏,水稻規?;N植經營面積擴大,水稻從栽插、植保、收獲等緩解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生產,但水稻直播、育秧等環節機械化成為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瓶頸。
4月28日上午,廣漢市水稻機械化直播現場觀摩會在金魚鎮舉行。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省農科院、廣漢市農業農村局,以及崇州等各地種糧大戶們集中參觀了水稻直播無人機、水稻精量化穴播機、全程機械化育秧技術。
3分鐘直播一畝田,無人機節約勞動力200元
眼下,隨著麥田的成熟、收割,麥茬稻田的最佳直播期到來。
4月28日上午九點,廣漢市連山鎮的上嶺家庭農場,平整的水田旁,兩名身穿藍色衣服的工作人員,遙控著手里操控器,一架身高1.5米大的傘狀無人機正緩緩升起,圍繞水田來回飛行。
這架傘狀懸翼無人機,機身呈傘狀,以發動機為中心,上部裝了六條支架,每條支架末端都配有小懸翼。在中間發動機的底部懸掛了一個白色的塑料桶,每次能裝20公斤的種子。塑料桶的下方均勻地分布著6根細長的小管子,種子就從管子均勻噴出,傾灑在田間。
“以前的無人機,主要用在田間植保、灑農藥。我們這臺機器主要為了實現丘陵地區水稻播種。”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李旭毅副研究員告訴記者,近年來,水稻機械直播逐漸成為我省水稻種植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省內大量稻田尤其在丘陵地區,存在形狀大小不規則,呈高低起伏分布,大、中型直播機械作業容易陷車等問題,制約著機械直播水稻技術運用及發展。
“誰來種稻、怎樣種稻”制約著我省糧食規?;a節本增效。2018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聯合四川飛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我省特殊稻作生態條件,基于5G應用研發水稻智能化直播無人機及配套種植技術。
“我去年試用了無人機直播,效果不錯。水稻無人機智能化直播技術實現水稻成行直播,有序生長。每畝直播作業平均耗時2~3分鐘,節省人工費用200元左右。”上嶺農場的負責人伍代華表示。
省勞力,效率高,是無人機直播的最大優勢?,F場的無人機操作技術員介紹道,一套智能播撒系統,每小時能夠完成80余畝的水稻播種作業,相當于50-60個人工的效率。
“智能化,是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廣漢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無人機直播引領我省水稻機械化直播潮流,解決“誰來種糧、怎樣種糧”的問題,促進水稻規?;a節本增效;突破地形限制,提升水稻直播作業質量和作業效率,尤其為丘陵區水稻機械化種植提供新途徑;提升水稻智能化種植水平,吸引年輕人從事現代化農業生產,壯大水稻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
目前,無人機智能直播技術已在成都、德陽、綿陽、廣安、達州等10余個地市州進行大規模生產示范,并輻射重慶、貴州等省市。
流水線作業,1分半鐘栽種1畝水稻秧苗
育秧,是水稻種植的關鍵技術。以往到了春耕時節,農戶們都會為水稻育秧費時、費工而發愁,如今,在廣漢,育秧的所有步驟都能依靠機械完成了。
4月28日上午十點,在廣漢市金魚鎮,一臺水稻育秧盤播種機正在進行育苗作業。與人工育秧方式不同,育秧盤經過清洗、消毒后,被放置在機器傳送帶上,依次經過覆土、播種、施肥、灑水設備,僅僅8秒鐘,就能夠完成一個秧盤的播種,只需要一分半鐘,就能培育完成栽種一畝水稻所需的秧苗。
隨著技術的進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發了“商品化育秧基質+暗化催芽+全程機械化轉運+寬廂硬地育秧”為核心的全程機械化育秧技術。該技術破解了現有規模化集中育秧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育秧風險高、社會化服務能力弱的難題,補上了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的最后一塊短板,具有標準化程度高、育秧質量好、機插秧作業質量高等顯著優勢。
李旭毅表示,相比現有規?;杏砑夹g,本技術勞動力投入減少60%以上,育秧成本降低30%以上,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3倍以上,育秧社會化服務能力由“千畝級”提升至“萬畝級”。
“現在我們育秧都基本上采取的機插秧,都是用流水線,這樣使我們的秧苗能夠降低風險,有利于水稻生產,以后對我們水稻生產產生一些深遠的影響,以后更走向于標準化,節省人力,節省人工,增加效益。” 廣漢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副站長廖方全表示。
今年,廣漢農業農村部門加大了農業機械的推廣力度,通過引進全自動水稻播種機,使水稻種植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截至目前,廣漢共有54家農業合作社引進了水稻育秧播種機,機械化育秧面積1000畝。
文/圖:四川農村日報記者 左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