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9月17日電(記者 王豐)災害預警、航空遙感、森消滅火、海上搜救、電網巡查監測……隨著我國無人機產業的加速發展,無人機日益成為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重要力量。
在近日深圳舉行的2020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2020無人機(應急)實戰應用高峰論壇上,一大批可應用于應急救援的無人機紛紛亮相,專家表示,未來無人機將推動和完善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和發展。
國家消防裝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李睿堃介紹,我國消防部隊面臨著日益復雜的火災撲救和應急救援形勢,而現階段無人機在消防領域的常見些功能還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結合實踐逐步完善。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突破,消防無人機系統正日趨成熟,將更好實現科學滅火、科學施救。
“現階段我們正開展混合固定翼、直升機等機型,燃油動力、系留供電等動力源的產品試驗,未來還將結合標準制定,不斷提高試驗條件和能力,為消防隊伍把好產品質量關。”李睿堃說。
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副局長聶筍介紹了無人機在海洋上的用途。“比如對海上失事船舶、失蹤人員進行搜索、定位;對海面出現的污染物進行質類和面積確認;對海上遇險人員進行前期救生裝備和食物進行投送等,無人機都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聶筍說。
據了解,本次論壇在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國家減災中心、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指導下,由中國民用航空應急救援聯盟、廣東南方應急管理研究院等11個社會群團組織和研究院共同舉辦。來自國家各部委有關部門,各省市政府應急管理部門,以及科研機構、高校、無人機企業、培訓機構等的200余名代表出席。
除了深圳論壇主會場,由汶川縣委、縣政府參與并由阿壩州無人機協會承辦的線上分會場,也在汶川大地震展覽館同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