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4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網站發布博客文章,題為“UK aircraft carriers: mix-and-match crewed and uninhabited air wings”,作者是道格拉斯·巴里(軍用航空航天高級研究員)和尼克·柴爾德茲(海軍與海上安全高級研究員)。博文指出,英國皇家海軍正在加緊制定航母艦載機混合聯隊計劃。如果這些目標得以實現,無人系統很可能會在每個艦載機聯隊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占有相當數量,這將在未來維持和擴大英國海軍航母的效用。
英國皇家海軍負責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托尼·拉達金上將于5月19日證實,英海軍正在加緊制定航母艦載機混合聯隊計劃。拉達金海軍上將在IISS 主辦的 “2021 年第一海務大臣海權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目標是從9月開始在英海軍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中的一艘——“威爾士親王”號上進行無人機 (UAV) 試驗。
這可能是皇家海軍為其兩艘航母部署有人駕駛戰斗機、無人機和直升機混合艦載機聯隊的第一步。如果這些目標得以實現,無人系統很可能在每個艦載機聯隊中都發揮巨大作用并占有相當數量。其影響不僅會牽涉到航母艦載機平臺的未來發展,而且可能還會波及艦船上配套的飛機起降設備。
充分利用航母
按目前的配置,“伊麗莎白女王”和“威爾士親王”號都用 F-35“閃電”II 的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型——“B”型機作為固定翼戰斗機,不需要彈射器或阻攔裝置(也分別稱為“貓和陷阱”)。然而,目前的采購計劃和資金限制意味著英國將難以負擔和使用足夠的 F-35B,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無法充分利用這兩艘航母。用無人機系統補充 F-35B 將提供更多的作戰裝備和更大的交戰范圍,并在未來可以更廣泛地維持和擴展航母的效能。美國海軍已經在用波音 MQ-25“黃貂魚”無人系統沿著這條路走下去。MQ-25最初將于 2024 年作為空中加油機投入使用,該無人機或其潛在衍生機型很可能扮演其它多種角色,包括傳感器和武器平臺。
英國的計劃在實際平臺能力方面顯得較為溫和,特別強調經濟可承受性和效費比?;始液\娬诳疾鞜o人機使用的計劃——“雌狐項目”,重點似乎是針對一種中型固定翼平臺。這很可能源自英國經濟可承受的創新型輕型作戰飛機(LANCA)項目,該項目是未來空中作戰系統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 F-35B 提供補充,并可能為實現傳感器(最終包括機載預警)和空對空加油等能力提供一個平臺。另外,還在研究將旋翼無人機用作后勤平臺和潛在的反潛和反水面戰傳感器載機。
源自 “雌狐項目”的無人平臺可以作為套裝的一部分與 F-35B 協同作戰,也可以在擴展的范圍內獨立于有人駕駛平臺使用。無人機的另一個優點是,如果在高威脅環境中使用,對機組人員的風險較小。
總體而言,其目標是增加裝備數量和覆蓋范圍、提高彈性并填補能力差距,從而提高航母的整體效能,尤其是在面對均勢和優勢對手的情況下。按照目前正在考慮的時間表,顯然是到 2030 年為混合艦載機大隊提供這一系列的選擇。
采用 LANCA 級系統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可以讓用戶在F-35B使用壽命期內更好地管理其飛行時數。F-35B 至少在本世紀60 年代中期之前仍將留在英國裝備編成之中,而機隊整體規模小于原計劃的可能性使得重點將放在機隊管理上。例如,以前需要使用 F-35B 進行的訓練任務可以轉給“雌狐項目”中出現的系統。
“貓和陷阱”難題
所有這一切的必然結果是,可能需要對航母本身的“貓和陷阱”重新進行配置,以至少使用中型固定翼無人機。各界在討論完整配備“貓和陷阱”的航母計劃時明顯存在分歧,2010-2012 年至少為一艘航母裝備美國電磁飛機發射系統(EMALS)的選項流產了。
那個設想已經不在了。然而,一種混合改裝可能是個選項,即采用STOVL 布局(包括現有的滑跳甲板)并安裝較為適中的 EMALS (在坡道旁邊的艦首或飛行甲板左舷“腰部”的空間)以及必要的阻攔裝置。2021 年早些時候,英國國防部要求提供有關此類電磁彈射器和阻攔裝置能力的信息引起了很多關注。在不久的將來,可能進行實驗性安裝以滿足測試需求,但其最初的形式可能較為適中。
關于這些雄心壯志仍然存在多個問題,包括經濟可承受性以及將 STOVL 飛機、固定翼無人平臺和旋翼機活動同時整合到飛行甲板上的挑戰。盡管如此,潛在的能力紅利似乎很有吸引力,不僅對皇家海軍而且對其它考慮未來海軍航空兵效能和發展的國家來說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