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是航空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制造2025》將航空航天裝備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其中推進無人機發展是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民用無人機在農林植保、電力巡檢、應急救援、物流運輸、森林環保、防災減災、地質氣象、城市規劃管理等多行業應用,成長空間巨大。
要實現低空經濟更好地發展,低空開放是必然趨勢。目前,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正在四川、湖南、海南、江西等多個省份進行試點,建設城市低空天路網,支撐無人機應用規模化商業化發展,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低空經濟也被期待成為拉動社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在近幾年抗擊疫情及自然災害的戰役中,無人機及無人系統產品創新應用成果有目共睹。從空中端(空中無人機、衛星定位系統等無人設備)到地面端(地面機器人、測溫服務等智能設備),從云端(人臉識別、大數據等軟件系統)到手持端(警用、醫務人員穿戴和手持等智能產品),無一不是對抗疫情的“精兵”和“利器”。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機器人等無人系統產品在抗疫中的杰出表現,引起了行業和用戶的重視。
隨著低空逐步開放,無人機企業迅速發展,與無人機業務關聯的雷柏科技、威海廣泰、中電鑫龍、隆鑫通用、宗申動力、金通靈等上市企業增長幅度較大。同時相繼有兩家企業成功上市:億航科技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21年成都縱橫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

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物流及載人無人機沖破行業天花板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航局原副局長李健呼吁重點扶持一批無人機物流龍頭企業,加大力度釋放低空空域資源。國家13個無人機發展試驗區中有2個無人機物流發展試驗區,3個城市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區。順豐、京東、美團、菜鳥、中通等無人機物流模式日趨成熟,已在十余個省市開展業務。2021年,實名登記無人機約83萬架,飛行時間達到千萬小時量級,日均飛行4.57萬小時,持續在航拍、巡查、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領域發力。深圳大疆公司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處于全球引領地位,廣州億航研制的載人無人機已成功在中國、阿聯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9國取得飛行許可,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2020年以來,雖然遭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但無人機、無人系統等產品有了廣泛的應用,促進了無人機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民用無人機最主要的產業基地,2021年無人機行業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國共有7000多家無人機企業獲得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許可證,交易規模達到87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深圳就有1500余家,產值近600億元,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50%的市場份額。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無人系統產品已為海陸空一體化的產業鏈提供服務。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等密切協作,從而發揮各自領域的優勢,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形成了以無人機、無人車為代表的新型供應鏈體系,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現如今,無人系統無處不在:用戶手機云端App軟件掃碼購物、物流無人機快速配送包裹、無人機機巢自動電力巡檢、地面無人車直接配送貨物上門、防疫機器人自動消毒防疫、無人船水上搜救等。伴隨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萬物聯網將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逐漸與無人系統產品更加緊密地融為一體。

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展會凝聚產業的力量推動無人機創新應用
雖然今年無人機行業仍面臨很多困難,本屆展會參展商報名積極。2.0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300多家中外無人機企業的2000多架(臺)無人直升機、無人固定翼機、無人多旋翼飛行器、無人飛艇(船)、熱氣球、無人傘翼機、撲翼式微型無人機、無人車、智慧機器人、水下潛行器以及上下游配套產業產品悉數精彩亮相。主要是基于對行業現狀的掌握和對市場需求的深切關注,在不斷拓展展會功能的同時,始終堅持注重貿易效果,為買家提供一站式的采購和交流平臺,深受海內外買家的青睞。



楊會長、譚秘書長及常曉代表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