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6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網站發布博客文章,題為“India’s Pralay ballistic missile: a step towards a rocket force?”,作者是南亞研究員安托萬·列維斯克斯。博文指出,2021年12月22-23日,印度測試了一種新的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SRBM)設計——“普拉雷”(Pralay),這次試驗標志著印度朝著發展更可靠的導彈部隊的雄心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其不利影響可能是導致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決策者得出結論,印度打算讓“普拉雷”比其它彈道導彈更“有用”。
副產品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宣布兩次成功發射時,將“普拉雷”描述為“新一代”導彈。DRDO指出,“普拉雷”采用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和先進的制導技術。所發布的圖像顯示它是從一個罐裝公路移動系統發射的。根據DRDO的信息,該導彈似乎能夠打擊500千米范圍內的目標。其彈頭的大小沒有透露。在一次測試中,該導彈是沿準彈道發射的,這可能會增加其挫敗假想導彈防御的機會。
“普拉雷”是印度成熟的K系列導彈家族的副產品。這些導彈是為印度以“殲敵者”(Arihant)級為基礎的新型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SSBN)艇隊開發的。第一種過渡性設計是稱為K-15的潛射彈道導彈(SLBM),目前分別部署在“殲敵者”號和“阿里漢特”(Arighat)號上。然而,由于K-15射程有限,只有700千米,預計印度海軍最終將用射程更遠的K-4取代它。一旦入役,K-4增加到3500千米以上的射程將為印度提供更可靠的二次打擊能力,可以從印度沿海或更深的印度洋抵達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目標。
下圖是2021年12月22日阿卜杜勒卡拉姆島(20°45'19.27"N 87°5'17.51"E)發射場的衛星圖像,可能有“普拉雷”發射器。
由于“普拉雷”利用了K-15和K-4 SLBM的現有子系統,這很可能會降低其單位成本。這些共享的技術特性也可能意味著“普拉雷”系統在投入使用之前將只需要進行較少的發射測試。因此,該系統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即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中國因素
“普拉雷”持續測試的步伐,可能反映了印度于中印在有爭議的西部邊界發生沖突之后展示高節奏導彈活動的意圖。這些小沖突加劇了北京和新德里之間的緊張關系。自2020年以來,隨著中印邊境持續且前所未有的和平時期軍事化,雙方至少部署了50000人的地面和空中部隊。據報道,中國已在該地區部署并演練了地面和空中發射對峙能力,印度也做出了回應。
與中國不同,印度的常規陸基導彈選擇有限。這些都圍繞著與俄羅斯共同開發的“布拉莫斯”超聲速導彈展開。因此,開發遠程和常規彈頭的“普拉雷”彈道導彈將為新德里提供更高的能力,通過威懾和作戰將更多目標置于危險之中。
新興火箭軍?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已故國防參謀長比平·拉瓦特將軍于2021年9月透露,印度正在“考慮建立火箭軍”。這一愿望與印軍官員最近提出的印度需要加強其當前和未來的導彈能力有關。印度分析人士認為,鑒于中國擁有獨立的火箭軍,一個新的軍種也將部分抵消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因此,“普拉雷”由于其多方面的關聯性和相對較低的成本,可以在未來印度軍種分支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正式批準,火箭軍(從印度現有兵力結構中分拆出來)有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選擇地從3個軍種中吸收系統、人員和賦能者。在此之前,印度新導彈能力的引進將繼續以單個軍種為基礎。
除此之外,“普拉雷”可能會成為印度唯一可能在陸軍野戰部隊控制下的常規彈道導彈。2021年12月23日,印度官方確認“普拉雷”將只配備常規彈頭,使得更有可能做出這種安排。印度其它一些彈道導彈,如“烈火”-I和-II都具有雙重能力,但其部署或使用可能會因核誤判和沖突升級而加劇危機。因此,它們的常規角色已被取消,所有服役的彈道導彈都在印度聯合戰略部隊司令部(SFC)的指揮下專門用于核投送。預計SFC不會并入印度火箭軍。
為避免危機意外升級或產生誤解,必須將SFC的資產與陸軍指揮鏈的資產保持分離。 然而,如果“普拉雷”在SFC以外服役,中國和巴基斯坦可能會得出結論,印度打算讓它比其它彈道導彈更“有用”。這可能會導致中國和巴基斯坦在兵力態勢上的“行動-反應”,以及加劇地區緊張局勢。target dr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