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4月28日,蘭德公司網站發布報告,題為《Ground-based Intermediate-Range Missiles in the Indo-Pacific:Assessing the Positions of U.S. Allies》,作者是資深政治學家杰弗里W.霍農。報告要點如下:
研究的問題
(1)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韓國和泰國同意美國在其領土部署陸基中程導彈(GBIRM)的可能性有多大?
(2) 美國在其盟國領土永久部署GBIRM的潛在備選方案的優、缺點是什么?
(3)美國追求哪種備選方案是最可行的?
當美國于2019年退出《中導條約》(INF Treaty)時,它為自己開發和部署射程為500-5500千米的陸基導彈提供了機會(本報告稱之為陸基中程導彈(GBIRM))。但是,美國退約也引發了一場關于美國可以在哪里部署此類導彈的辯論。這成為印太地區的一個關鍵話題,因為中國從未簽署過《中導條約》,這使其能夠發展一系列美國被禁止部署的能力。
考慮到這一威脅,美國一直希望在印太地區開發和部署新的常規彈頭的GBIRM,但尚不清楚美國的盟友會如何回應華盛頓提出的在其領土上部署GBIRM。
作者分析了美國的印太地區盟友(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韓國和泰國)在其領土上部署美國GBIRM的可能性。由于這些國家不太可能同意,作者還研究了在盟國領土上永久部署這些導彈的備選方案:(1)美國與盟國共同開發GBIRM和/或向盟國出售由其指揮控制的GBIRM,(2)美國在發生危機時將GBIRM部署到盟國領土,(3)和平時期輪換部署,以及(4)在關島或《自由聯系條約》國家之一部署。由于每種備選方案都有缺點,作者推薦了第一種方案的變體:幫助日本發展大量陸基防區外反艦導彈能力。
重要發現
(1)美國依賴盟友同意在其領土永久部署GBIRM的戰略可能會因無法找到愿意合作的伙伴而失敗
• 只要泰國繼續擁有一個尋求與中國更緊密關系的軍方支持的政府,美國就別希望在泰國領土部署GBIRM——而泰國無論如何也不太可能接受它們。
• 美國與菲律賓的聯盟不斷變化。只要其總統對美國和中國繼續采取與杜特爾特類似的政策,菲律賓就極不可能接受美國的GBIRM。
• 中國反對韓國允許美國在其領土部署導彈防御系統、韓國對中國壓力的敏感性以及美韓關系惡化表明韓國不太可能接受美國的GBIRM。
• 盡管澳大利亞與美國歷史聯系密切意味著不能排除美國在其領土部署GBIRM的可能性,但其歷史上不愿讓外國在其領土擁有永久性基地以及與亞洲大陸相距遙遠使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 由于愿意加強與美國的聯盟并增強其防衛能力,日本似乎最有可能是讓美國在其領土部署GBIRM的地區盟友。然而,這種可能性仍然不高。
(2)如果美國繼續尋求在印太地區部署GBIRM,最有可能成功的戰略將是幫助日本發展大量的陸基反艦導彈能力
• 這將是美國鼓勵日本采購射程更遠的類似導彈的長期戰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