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Q-4“全球鷹”無人機自從在伊拉克戰場首次亮相后,因其飛行時間長、距離遠、高度高而獲得美國空軍青睞。此后,RQ-4無人機時常與U-2偵察機聯手,執行戰略偵察任務,出沒于亞太、波斯灣、黑海和波羅的海等空域。然而,自2012年開始,美空軍不斷申請退役RQ-4無人機,遭到國會反對。2021財年,美空軍啟動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機退役計劃,RQ-4無人機終于榜上有名。
曾經風光一時的RQ-4無人機為何頻遭嫌棄?美空軍發言人斯蒂法尼克聲稱,空軍需要淘汰傳統的情報-監視-偵察裝備,以節省資金用于新型平臺及配套武器的研發,提升應對未來高端沖突的能力。但事實上,美空軍有了新的考量。為應對中高烈度高端戰爭,美空軍在《2030年空中優勢飛行規劃》中提出“穿透性制空”概念,強調研發能夠穿透對手防空體系的武器裝備,以攻為守,通過網絡賦能和智能自主等技術,整合多域、不同軍種的多元化裝備等優質作戰資源構建作戰優勢,以高效實現涵蓋情報-監視-偵察和目標打擊的穿透任務。其中就包括使用穿透性情報-監視-偵察平臺。縱然RQ-4無人機飛行高度接近2萬米,但其飛行速度慢,又不具備隱身性能,在先進防空武器面前基本是個活靶子。在“穿透性制空”概念日益推進的背景下,RQ-4無人機的退役只是時間問題。
同時,替代機型的出現,加速了RQ-4無人機的退役。美國空軍副參謀長大衛·納霍姆曾向國會表示,RQ-4無人機可以安心退役,因為美空軍已經擁有一個更強大的用于情報、監視和偵察的“RQ家族”。其中,RQ-180“白蝙蝠”無人機號稱是“戰爭游戲規則的改變者”。據外媒消息,該型機于2010年首飛,采用飛翼式布局,具備隱身性能,是美軍“穿透性制空”概念下較為理想的偵察平臺。據估計,美空軍已裝備至少8架RQ-180無人機,并開始向亞太部署。2021年9月,有航空愛好者拍攝到菲律賓上空疑似出現RQ-180無人機。此次,美國空軍決意讓RQ-4無人機全部退役,很可能意味著RQ-180無人機已具備替補上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