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赴珠海特派記者 馬俊】近年來,中國不但研制和裝備了多款軍用無人機,而且還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罕有人知的是,這些出口海外的中國無人機,不但帶去了中國軍工的最新產品,而且還帶去了中國無人機的“行業標準”。這就是完全由中國自行研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界”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專家唐志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界”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實現對無人機的測控、偵察數據的實時回傳,以及將落地后的數據處理成情報產品。
為何需要專門研制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唐志華表示,雖然不同型號、不同大小的無人機都各自具備自主飛行和降落能力,但所有的中國軍用無人機,包括“翼龍”“彩虹”“飛鴻”系列無人機平臺都搭載了“無界”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他介紹說,這種做法可以讓不同無人機的測控和戰場偵察數據實現標準化、統一化,這樣不但大幅降低了無人機的測控難度,而且還減少情報生成和傳遞時間,從而更有效、更快速地提升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據介紹,無人機測控方面,“無界”提供視距、超視距雙模網絡化測控,可抗山地、丘陵等復雜地形帶來的傳輸影響,抗干擾、抗截獲能力突出。無人機衛星通信鏈路,通過業界最嚴苛的ESVA標準認證,具備入網歐星資源能力。而在情報處理方面,“無界”提供敏捷、靈活的情報數據處理,可交叉提示、跨域交接被跟蹤的高價值目標。任務規劃與情報處理的動態閉環,足以滿足作戰環境的復雜多變、聯合作戰的多信息支援需求。
“無界”既可實現多機、網絡化測控,也可實現電磁、圖像等情報數據的智能處理;能夠形成戰場態勢的敏捷感知、即時共享,也能構建區域乃至國家級的空基ISR(情報、監視、偵察)核心體系。這款集無人測控、情報處理功能于一體的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具有網絡化、智能化、高韌性三大優勢,是更好應對戰場復雜多變情況的“戰場利器”。
進一步而言,當所有戰場上的無人機都采用“無界”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后,它可以將不同型號的無人機統一指揮和調度,支持大規模、高頻次、多類型、網絡化協同作戰,實現偵察、情報、指控、打擊等體系合作,形成廣域戰場覆蓋。
為此“無界”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還有一個聰慧的“大腦”,可以實現全源目標識別、聚類,支持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支持目標活動規律、異常事件預警,實現無人機偵察情報融入地區/國家級的戰術、戰略情報體系,形成戰場態勢“一張圖”。
唐志華介紹說,更重要的是,“無界”系統推出了系列化產品,小的只有幾十克,大的約十幾公斤,以適應不同的無人機平臺。這意味著不但“彩虹”“翼龍”等大中型無人機可以搭載該系統,只有幾公斤的“蜂群”無人機也可以使用,還具備組網能力,實現機與機之間的通信和信息交換,能夠協同進行目標偵察和打擊。
近年來針對無人機威脅,各種反制措施層出不窮,其中通過電磁干擾來破壞無人機的通信系統,從而讓無人機失去控制是相當常見的手段。唐志華透露,面對電磁干擾裝備的壓制,“無界”系統具備高韌性的特點,也就是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遭遇常規壓制措施時都可以通過擴頻、跳頻和認知等抗干擾措施,躲開外部干擾并維系正常通信能力。此外,“無界”系統還可以通過射頻隱身和智能天線等技術,支持電磁感知與頻率自適應,滿足在高烈度、強對抗條件下遂行任務的需求,實現復雜電磁環境中的偵察監視,形成戰場前突作戰。
一位匿名軍事專家表示,軍事強國出口現代武器系統時,對外提供的不僅包括武器的硬件設備,同時還有相關維護后勤以及數據化處理等一整套武器標準體系。也正因為如此,印度等主要使用俄制武器的國家,想要換成北約標準裝備時往往要付出額外的代價。如今,伴隨著中國無人機出口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無界”無人機綜合信息系統代表的中國無人機“行業標準”也正在隨之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