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計劃由來已久
報道稱,近年來,受國際和地區形勢發生復雜變化,戰爭形態不斷演變,以及韓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跌等因素影響,韓國提出依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沿技術,積極轉型,從依賴人力的作戰體系,轉向以AI為核心的有人/無人聯合作戰體系。成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加速推進無人機建設運用,是其中一個重要步驟。
2022年12月,韓國出臺《國防無人系統發展計劃》。該計劃涵蓋“構建基礎體系”“技術研發與標準化”“加速生成戰力”3個領域的12個課題,并按照遠程控制型、半自主型、自主型3個階段分步實施,特別強調要加快構建無人機綜合管理體系,確保各軍種安全高效地使用無人機。韓國國防部表示,將綜合運用“韓國型三軸體系”和基于AI的警戒系統,打造能夠指揮多種戰略和戰術行動的無人機作戰司令部。
今年2月28日,尹錫悅政府發布《國防改革4.0》基本計劃,提出利用無人機、機器人和無人哨所進行監控和反擊的“警戒”作戰概念,同時強調完善基于AI、無人技術等前沿技術的作戰能力。4月26日,韓國國防部公布《無人機作戰司令部令》修訂案并征求意見。該司令部的主要職責包括無人機監視、偵察策略與戰術制定,以及執行攻擊、電子戰等任務。6月20日,韓國總理韓德洙主持的國務會議批準了成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的計劃。9月1日,該司令部正式成立,標志著韓軍已具備統一籌劃和指揮無人機作戰的能力。
承擔多項作戰任務
無人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具有隱蔽性好、性價比高和可持續使用等特點,能夠執行多種任務、提高作戰效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作戰模式。韓聯社稱,韓國軍方將盡快為無人機作戰司令部配備偵察型、攻擊型、隱身型、對抗型等多種無人機。該司令部在應對緊急情況時,將針對敵軍無人機、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等威脅進行遏制、防御和反擊,同時執行偵察、監視、心理戰和電子戰等任務。
綜合分析,韓軍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將主要承擔以下任務。
一是實施對敵威懾行動。2022年12月,韓國領空內曾出現不明飛行物,韓國出動多架戰斗機、武裝直升機和輕型攻擊機,均未能將其擊落,這導致外界對韓國反無人機作戰能力產生質疑。尹錫悅表示,無人機部隊應既能應對敵軍無人機挑釁及其他非對稱威脅,又能開展威懾行動并贏得國民信任。
二是執行情報偵察任務。無人機的靈活性和高空視角,使其成為有效的偵察工具,可為軍方提供及時和精確的情報。韓國《2023至2027年國防中期計劃》提出,韓軍將根據不同部隊、不同使用高度,配備多種偵察監視無人機,旨在提升對關鍵目標的監視能力,打破地形限制,建立靈活的指揮和控制體系。
三是肩負特定作戰任務。韓國無人機作戰司令部將在“韓國型三軸體系”中,負責支援“大規模懲戒報復作戰行動”,對敵軍潛在目標進行精確打擊。此外,還將進行心理戰和電子戰,通過傳遞特定信息打擊敵軍士氣,干擾其指揮系統、通信網絡和雷達設備,進而削弱其作戰能力。
加速民用技術“軍事化”
韓國媒體稱,目前韓國各軍種都在使用無人機。為提升使用效率,新成立的司令部肩負為無人機搭建指揮網絡、明確使用空域、制定協同作戰標準、確保航空安全和完成維護升級等一系列任務,是名副其實的無人機“指揮中樞”。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軍方正加快引進民用無人機等設備,以提升其偵察和監視能力,構建有人/無人聯合作戰體系和科學化的警戒系統,解決兵源不足等問題。
此前,韓國國防部已與產業通商資源部等政府部門開展合作,在原有軍事訓練場建立“軍民兩用無人機與機器人試驗場”,并向商業公司開放。這有助于驗證民用無人機和機器人的軍事應用,推動后續采購。比如,韓國陸軍第31步兵師的訓練場被指定為產業通商資源部“10公斤無人機快遞實證項目”的測試場所,于2022年1月至12月進行測試工作;韓國陸軍航空作戰司令部被指定為城市航空交通(K-UAM)無人機項目的測試基地,該項目于2022年5月至11月完成部分測試。
2022年7月,為進一步推進民用無人機和城市航空交通技術的軍事化應用,韓國國防部還與國土交通部簽署合作協議,旨在為無人機產業發展構建跨政府部門的合作機制。(陳岳)